基于社会发展代价支付方法论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社会发展代价支付方法论思考

基于社会发展代价支付方法论思考   [内容摘要] 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代价的产生,关于社会代价支付的方法论分析,主要基于发展的主体与客体在代价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主体在自身认知和能动范围内的合理规划及操作,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处理好在发展过程中“度”的问题,以此达到以最小的社会发展代价获得社会更好的发展。   [关 键 词] 代价;成本收益;方法论。   [作者简介] 马春雷,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      谈到社会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转型期中国社会面临的艰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相伴而生的却是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代价问题,如果从发展与代价的维度来解读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似乎应该更多的在于对代价发生前的预测和防范,在于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更多的方法论指导。“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社会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关于社会发展代价的理论著作在国内外也层出不穷。   本文只是从代价支付分析中“成本―收益”这一逻辑起点,在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总结,从而以哲学的视角加以阐述。以此说明在转型期的中国,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意义所在。      一      代价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当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和技术的张扬,发展过程中的代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实际上,人类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一直在验证着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性的活动,它即是盲目的又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发展显然是要付出代价的。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在技术层面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成为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因为代价的付出、支付方式的不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会迥然不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发展带来的代价,似乎跟经济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此问题上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论借鉴意义。   关于社会发展代价支付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客体在代价中首当其冲的作用,社会发展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这并不是去故意挑衅生态主义者,环境生态的确也是发展的隐性主体,但是作为发展的有意识的人类来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早已阐发了这一点。人类不可能事事正确,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他的正负两面,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观失误会导致负面代价的产生。但是造成主观失误的原因有可能是自身的问题,比如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主观过错,也可能出自客体客观存在的问题,比如所谓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样的两难问题,明确上述观点也是本文探讨的起点,因为在做了如上简单的分析后,才能对本文的论述定下一个基调,这个基调也就是如何在人类最大的能动性范围内实现最好的收益,这似乎有些功利实用主义色彩,但这的确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能够给予一些方法论的借鉴。   一提到社会发展代价的分析,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是能起到令人关注的效果,因为数字化的表现更能令人信服,如同不愿意被称为“后现代”思想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现代社会一切都被量化了。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方法的定义似乎就是其典型的体现,本文试图从方法论上加以的总结也只有建立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法一般指通过权衡收益和成本来评价公共项目可取性的一种系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对项目所需要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社会成本同可得到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收益(即社会经济效益)进行量化比较,以评价项目本身的得失。当然,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法不仅仅可用于公共项目领域,而且也可用于非公共项目领域,所谓的成本核算就包含着这一方法的内涵。“成本―收益”分析法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告诉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付出的成本越少越好,也不能笼统地说付出的成本越多越好,只能说要尽量以最经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获,也就是说,落脚点要放在最大的收获上,要从与收获的关系中界定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成本。   实际上,在看待这个理解的方法上就包含着量与质的关系问题,量与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辩证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量的多少与质之间实际上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所谓的质变,而这个程度就是质与量的临界点,如何把握好度,也是把握好质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好从经济学意义上的这个“最优”也是哲学问题上如何从方法论的角度把握好这个“度”的关键。在这里,首先是提出问题,接下来的便是如何从方法论层面上去解决,   我们再看主体在探索的过程中,一般会发生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学,一种是学他。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这两者实际上是密不可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