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施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施组设计

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 四角尖隧道、大庙山隧道、两头乌1#隧道、两头乌2#隧道 及桕坑联体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 概述 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的四角尖隧道、大庙山隧道、两头乌1#隧道、两头乌2#隧道及桕坑联体隧道;除桕坑联体隧道之外其它隧道均为左右两条隧洞,隧洞总长为7066m(不含桕坑联体隧道139m),各隧道的长度及工程说明和有关地质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1 桕坑、两头乌1号、两头乌2号隧道 桕坑、两头乌1号、两头乌2号隧道均位于宁波嵊州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内,其中桕坑隧道为联体隧道,两头乌1号、2号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两头乌1号隧道长度为562m(桩号KM34+656~35+218),两头乌2号隧道长度为505m (桩号KM34+650~35+155), 桕坑隧道为139m(桩号KM33+350~33+644)。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如下: 1.勘察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测区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2.隧道区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除表部分布着厚薄不一的第四系松散层外,下伏基岩岩性单一,桕坑隧道为花岗岩(侵入岩体),两头乌隧道为浅灰色玻屑凝灰岩暗红色晶屑凝灰岩,两者均属硬质岩类。 3. 测区内分布的主要结构面有断裂带、节理(裂隙)等,各类结构面的发育是造成岩石强度高而岩体强度低的主要原因,经野外戡察隧道区共查出4条断裂破碎带,均通过隧道轴线,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 4. 隧道围岩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有:洞顶围岩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层时,易坍塌或冒顶:断裂破碎带易坍塌,在地下水作用下,可出现塌方;直至冒顶;节理密集较易掉块及坍方;不利结构面组合因开挖产生应力重分布而导致连锁坍塌。 5.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断裂破碎带脉状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水位随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由于隧道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径流通畅,且含水介质渗透性较弱,故隧道区水量贫乏。但在雨季,区内的断裂带、节理(裂隙)发育带会有滴水或渗水等现象,尤其在沟谷地段,雨季地表水汇集,水量较大。据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1.2 大庙山隧道 大庙山隧道位于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内,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隧道长度如下: 左洞:K20+519~K21+670,共长1151m,其中明洞段长10 m,暗洞长1141m;右洞:K20+551~K21+629,共长1078m,其中明洞段长10m,暗洞长1068m。 大庙山隧道的地质概况如下: 1. 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纪西山头组(J3x)灰色凝灰岩、肉红色晶屑凝灰岩,均属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层12层,F11断层破碎带1条,其走向与隧道一致,离隧道轴线水平距离100~200m ,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极小;隧道通过地段地貌类型属低山丘型。 2. 隧道区地表地形起伏大,径流通畅,雨季时地表水大部分顺坡排出区外,下渗补给量甚微,故隧道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但在一些断层破碎带或节理裂隙密集带,可能有一定的出水量,浅层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3. 本区地震强度弱、震级小、频度低,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的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4. 大庙山隧道进出口,坡度20~40度,属正常边坡,未发现边坡塌坍等不良地质现象,但隧道进出口残破积层(包括强风化层)厚度4~11m,厚度较大,围岩类别为Ⅱ类。 5. 隧道区植被茂盛,覆盖层普遍分布,基岩出露条件较差,根据设计图纸有关说明对隧道断层破碎带尚未查明,再施工中加强地质工作,及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1.3 四角尖隧道 四角尖隧道按上下行分离式设置,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K10+720,出口桩号为K9+275,全长1445m;隧道右洞进口桩号为K9+260,出口桩号K10+700,全长1440m,隧道左右洞进出口明洞长均为5m。 1 气象水文 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6.2℃,一月份为4.5℃,7月份为27.9℃,年平均降水量1370㎜,山区大于平原。主要降水期集中于梅雨期3-6月和台风期8-9月,多年风向以西北向和东南偏南风为主。 测区丘陵区发育多条溪沟,受季节、气候控制,动态变化大。旱季流量小乃至干涸。雨季流量大,溪流湍急。 2 . 地形地貌 测区属低山丘陵区,轴线穿过最高点海拔200m,一般为70~150m,自然坡度10~40度,相对高差约150m,测区地面植被发育,以灌木、乔木为主。地形受构造影响起伏较大,沟谷较深,山体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砂砾岩夹薄层砂岩及石英霏细斑岩侵入岩体。进出口段均为山前洪坡积斜地,地形相对低缓,宁波侧第四厚度较大,岩石风化剥蚀较强烈。 3. 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测区内分布岩性按时代可分第四纪松散地层及前第四纪基岩两类。 测区发育的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