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09至2010中考数学考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视2009至2010中考数学考点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PAGE 精锐教育网站: PAGE 1/ NUMPAGES 8 透视2009-2010中考数学考点 一、2009年广州中考数学概况 1、命题特点 (1)依据考纲,紧扣教材 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依据《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考试大纲》,对大纲中一级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达100%。选择、填空及解答题的大部分试题,如:1、2、3、4、5、8、11、13、14、17、18、20、21题均源于现行教材,通过对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来进行设计,保证了试题面向全体学生。 (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注重对初中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对初中数学的主要核心内容: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概率等都作了重点考查.试卷还适当考查了逻辑推理、合情推理、演算、数感与符号感、空间意识与想象等数学基本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基本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不仅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而且也渗透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因此试卷不仅重视对数学双基的考查,试题中渗透了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与方程(如第20、25题)、数形结合(如第22、24、25题)、分类讨论(如第25题)、归纳概括(如第15题)、运动变化(如第24题)、待定系数法(如第22题)等数学思想方法。 (4)布局合理,背景公平 ①试卷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所占比例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大致相同,并且初一、初二、初三各学段内容分布合理,其中初三学年段的内容较去年有所上升。 ②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③试题注意运用简洁明了、易懂、无歧义的叙述方式,不同程度采用文字与图形、图表、数学符号相结合的形式来呈现题目,既达到了准确简练地表达题意,又有效控制了试卷的阅读量。 ④试题背景注意贴近教材和实际,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如:第5和15题富有广州生活气息,又如第23题与“家电下乡”挂钩,充分利用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创设试题的原型,体现了问题背景的公平性,贴近生活,使学生看到了发生在身边的活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中处处有数学,这对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一切,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有较好的作用。 2、考试整体情况 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考试的整体情况如下: 报名人数 实际考生人数 全市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90.18 0.6012 33.5811 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考试的各分数段人数情况如下: 分数段 人数 百分比(%) 0 36 0.03 1~9 938 0.76 10~19 3025 2.45 20~29 4409 3.57 30~49 5629 4.56 40~49 5966 4.83 50~59 6338 5.14 60~69 6889 5.58 70~79 7696 6.24 80~89 8568 6.94 90~99 10268 8.32 100~109 15405 12.48 110~119 22004 17.83 120~129 21235 17.21 130~139 4266 3.46 140~149 693 0.56 150 54 0.04 合计 100.00 3、答卷中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方法混淆 由于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或方法一知半解,因此在答卷过程中经常出现了将相关联的知识混淆在一起,导致解题时张冠李戴,错漏百出.2009年中考集中反映出学生有如下常见混淆之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混淆,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混淆,“逆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等概念混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混淆,扇形的周长、弧长、三角形周长与圆的周长关系混淆,圆周长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混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混淆,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混淆等。 (2)机械照搬某种题型模式,生搬硬套 从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在答题时机械记忆的现象较为普遍,当试题与平时的训练题大相径庭时,或者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或者干脆不理会题目的要求,一味回忆老师教过的题型,答题过程中出现呆板套用公式、直接模仿某种题型、错用解题步骤格式等现象.如第4题得分远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