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财务跟会计.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为财务跟会计

行為財務學 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 丁緯 效率市場假說 效率市場假說認為人是理性的(rational),所以股價將反應所有的相關資訊,即使股價偏離基本價值,隨著時間的經過,資訊的公開,股價必定會回歸基本價值。 效率市場假說主要建立在三個假設: 投資者是理性的,因此能理性的評價證券價格。 即使有些投資者是不理性的,但由於他們的交易是隨機的,所以能消除彼此對價格的影響。 若部分投資者有相同的不理性行為,市場仍可利用『套利』機制使價格回復理性價格。 何謂行為財務學? 然而,許多理論和實證結果並不支持效率市場假說,學者開始對傳統的財務學在證券價格的決定上存疑,轉而尋求其他領域的解釋。 由於許多研究發現,傳統經濟(財務)理論將人視為理性,並不正確 股票價格 股價的變動可能來自公司本身價值的改變(反應經濟環境的變動) 也可能反映投資人因個人(心理)因素而對其評價的改變 行為財務學則「提升」人的地位,將心理學納入原有的財務理論,來說明效率市場異常的現象。 架構效應 投資資訊:(正面) 知名投資專家預測美國股市明年將會上漲之機率約為80﹪。 您投資美股的機率為何? 投資資訊:(反面) 知名投資專家預測美國股市明年將會下跌之機率為20﹪。 您投資美股的機率為何? 架構效應 問題1:假設美國現正遭受到某一不尋常之亞洲疾病侵襲,預期將使600人死亡。現有兩個對抗此疾病之不同方案被提出。科學家預估每一方案之可能後果如下: 方案A,將救活200人。 方案B,有1/3之機率會救活600人,有2/3之機率無人會被救活。 請問您將偏好那一方案? 架構效應 問題2:假設美國現正遭受到某一不尋常之亞洲疾病侵襲,預期將使600人死亡。現有兩個對抗此疾病之不同方案被提出。科學家預估每一方案之可能後果如下: 方案C,將有400人死亡。 方案D,有1/3之機率無人會死亡,有2/3之機率600人會死亡。 請問您將偏好那一方案? 架構效應 假設美國現正遭受到某一不尋常之亞洲疾病侵襲,預期將使600人死亡。現有兩個對抗此疾病之不同方案被提出。科學家預估每一方案之可能後果如下: 〈正面敘述〉 方案A,將救活200人。〈72% 〉〈確定方案、歸避風險〉 方案B,有1/3之機率會救活600人,有2/3之機率無人會被救活。 〈28% 〉〈不確定方案、追求風險〉 〈負面敘述〉 方案C,將有400人死亡。〈22% 〉〈確定方案、歸避風險〉 方案D,有1/3之機率無人會死亡,有2/3之機率600人會死亡。〈78% 〉〈不確定方案、追求風險〉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Kahneman and Tverskey (1979) 指出傳統預期效用理論無法完全描述個人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行為。他們以大學教授和學生為基礎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部份受訪者的回答顯示許多偏好違反傳統預期效用理論的現象,並據此提出另一種經濟行為的模型,稱為展望理論。 確定效果(certainty effect) 反射效果(reflection effect) 分離效果(isolation effect) 確定效果(certainty effect) 此效果是指相對於不確定的出象(outcome)來說,個人對於結果確定的出象會過度重視。KT設計了兩個問題來說明確定效果。 第一個問題是,假設有兩個賭局: 第一個賭局有33%的機會得到2,500元,66%的機會得到2,400元,另外1%的機會什麼也沒有 第二個賭局是確定得到2,400元 問卷的結果顯示有82%的受訪者選擇第二個賭局 第二個問題也假設有兩個賭局 第一個賭局有33%的機會得到2,500元,67%的機會什麼也沒有 第二個賭局有34%的機會得到2,400元,66%的機會什麼也沒有 問卷的結果顯示有83%的受訪者選擇第一個賭局 比較以上兩個問題可知,根據預期效用理論,第二個問題的偏好符合效用函數,但第一個問題的偏好卻是違反預期效用理論。 反射效果(reflection effect) 若考慮負的出象,即損失(loss),可發現個人對利得和損失的偏好剛好相反,稱為反射效果。 個人在面對損失時,有風險愛好(risk seeking)的傾向,對於利得則有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的傾向。這和預期效用理論並不一致,可以看出個人注重的是相對於某個參考點(reference point)的財富變動而不是最終財富部位的預期效用。KT設計了一個問題來說明反射效果。 假設有兩個賭局: 第一個賭局有80%的機率得到4,000元 第二個賭局是確定得到3,000元 問卷的結果顯示有80%的受訪者選擇第二個賭局 若將出象改成負的 第一個賭局有80%的機率損失4,000元 第二個賭局是確定損失3,000元 問卷的結果顯示有92%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