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突显视角下的隐喻探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年2 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Feb.2013
第29卷摇 第1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Vol.29摇 No.1
认知突显视角下的隐喻探析
———论关联理论与认知突显理论在隐喻构建与理解中的互补性
王摇 博
(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摘摇 要]认知语言学作为研究自然语言的一种新潮流,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语言学领
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别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语用研究,新认知语用学旨在运用依据人
类基本认知方式解释语言现象的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解释言语产生和理解、语用推理和会
话。 通过探讨认知突显在隐喻构建中的作用,可以发现认知突显如何充实关联理论对隐喻现
象的解释。
[关键词] 新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突显;隐喻
[中图分类号]H0-06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1-0087-04
摇 摇 一、引言 (一)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的阐释
利用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语言交 早期语用学将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现象,认为词
际开展认知研究,可以称为“新认知语用学冶(Neo- 与句子本身并不能成为隐喻,是某一特殊的使用使
Cognitive Pragmatics)。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先后 得它成了隐喻。 格莱斯(Grice)是最早从语用学的
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意义冶的识别方式———根据说 角度解释隐喻的人。 格莱斯认为,隐喻违背了合作
话人或认知主体理解实体或情景的方式来解释“意 原则中的质准则(quality maxim),即说“假话冶,因此
义冶。 但语用学要有开阔的视野,就不能忽视认知 听话者会根据语境理解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尽管格
语言学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各种理论,如隐喻 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做出了一定的贡
论、转喻论、原型论、心理空间理论等不仅可以深化、 献,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事实上,格莱斯只解决了
修正甚至颠覆人们对语言组构、运作、变化等机制长 隐喻理解如何触发这一问题,但怎样解释隐喻,人们
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认识,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各种 为什么要使用隐喻,格莱斯并没有予以解决。 塞尔
语言使用现象。[1] (Searle)也对隐喻做过详细的论述,他认为隐喻与
隐喻作为一种话语行为,被纳入语用学研究之 间接言语行为一样需要区分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
后,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研究之后,其研究有了新的进 隐喻意义属于话语意义。 塞尔进一步阐释了格莱斯
步和发展。 早期语用学以及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的认 的隐喻理论,重点阐述了隐喻是如何工作和如何被
知语用学虽然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 理解的。 说话人说出“SisP冶的句子,其隐喻意义却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 为“S is R冶。 塞尔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要对S、P、R
发,探讨认知突显理论和关联理论在隐喻构建与理 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说话者和听话者之
解中的互补性。 间如何通过“S is P冶达到信息交流———“S is R冶。[2]
二、早期语用学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研究 尽管塞尔的隐喻理论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他对言语
自20世纪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