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干烧心病研究进展.docVIP

大白菜干烧心病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白菜干烧心病研究进展

大白菜干烧心病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指出目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白菜干烧心病进行研究,已找到在AFLP图谱上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的4个与抗干烧心病有关的QTL位点,为大白菜抗干烧心病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大白菜;干烧心;基因;育种   中图分类号:S436.341.1+4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6.016      Study on Current Development in Tipburn of Chinese Cabbage   ZHANG He1,ZHAO Xi2,LIU Li2   (1.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engineer,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study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abbage tipburn in domestic and abroad were expounded, and four QTL were mapped in four linkage groups of AFLP genetic map. The markers provided a tool to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tipburn resistance in Chinese cabbage breeding.   Key words:Chinese cabbage;tipburn;gene;breeding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科白菜亚种,原产于中国,且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多的蔬菜品种。大白菜干烧心病是中国近年来蔬菜栽培领域继三大病害之后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其发生较为普遍,在全国各大城市近郊尤为严重,一般发病率在30%~50%,严重的达80%~90%,并有逐年发展的趋势。在1981―1994年,天津市郊区曾连续13年发生干烧心病,其中7年为重病年,导致冬、春两季的贮藏与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广大菜农减收严重。      1国内外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史      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1],自Sharfter 和Sayle(1946)首次报道该病状及病因以来,有关专家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报道了很多防治措施。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缺钙因素并非土壤真正的缺钙,而是由于氮、磷肥过多,生长过快或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导致钙吸收受阻所致。只有个别专家认为大白菜干烧心是由于缺锰引起。Bangerth(1979)指出,生理失调病发生的机理与钙的生理有关。王淑芬等(1996)则认为该病发生过程中心叶的糖、果胶含量以及光合作用和细胞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结构变化与细胞内钙颗粒量的变化直接相关,而且细胞膜的破坏远早于细胞壁的破坏,通过测量心叶细胞中钙的定位与分布细胞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大白菜干烧心发展的细胞学基础。缪影等(1998)在水培试验中以缺钙培养诱导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探讨了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机制。      2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由于大白菜干烧心病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品种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多代选择获得抗原,有可能培育出抗干烧心病的品种[2]。早在1992年张凤兰等在大白菜育种工作中发现,不同品种和材料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并初步建立了大白菜对干烧心抗性的室内人工鉴定技术,为抗大白菜干烧心病的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近年来吉雪花等(2005)采用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法,研究了低钙条件下大白菜心叶的抗性及症状表现,为探讨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过程及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大白菜干烧心病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不同品种和材料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与细菌和真菌病害的抗病育种一样,抗生理病害的育种工作也势在必行。但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在田间条件下鉴定、筛选、育种十分困难[3]。而分子标记具有直接以DNA形式表现,不受组织类别、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干扰,数量多,可遍及整个基因组,多态性高,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及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遗传现象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