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禅师与中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一禅师与中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 第2期 道一禅师与中晚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 王荣国   摘 要 马祖道一是有确凿记载可考的南禅宗僧人入闽传法的第一人。道一入闽传法,使南岳怀让禅系较青原行思禅系先传入福建并获得迅速发展,为福建成为我国晚唐南禅宗活跃之区奠定基础。 关键词 禅宗 道一禅师 南岳禅系 闽中   道一(709~788年)为中晚唐之际的著名禅师,因俗姓马,时称”马祖道一”或”马祖”。有关他与福建禅宗的关系以及他所传南岳禅系在中晚唐福建的承传未有论及者。探讨这一问题,对福建禅宗史乃至中国禅宗史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本文拟就此陈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道一禅师肇化于建阳   福建建阳佛迹岭应为道一禅师的肇化之地。据记载,道一为汉州什邡县(今四川广汉)人,幼年“削发于资州唐和尚,受具于渝州圆律师”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221页。。后往湖南南岳习禅。怀让禅师以“磨砖不能成镜”公案开悟道一。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第72页。但关于道一禅师出世传法于何处?史籍记载不一。唐权德舆《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碑铭并序》载,道一“尝禅诵于抚之西里山,又南至于虔之龚公山” [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卷第二十八,第一页。。南唐静、筠二禅师的《祖堂集》道一传载,道一弘法于江西。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第260页。宋赞宁的《宋高僧传》道一传载,道一在怀让处得法后“遂于临川栖、南康龚公二山,所游无滞,随摄而化”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第221页。。均不载道一禅师入闽之事。而宋道原的《景德传灯录》道一传则载,道一“唐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同参九人,唯师密受心印。始自建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上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版,卷第六,第五十页。。就是说,道一首先入闽卓锡建阳(今建阳县)佛迹岭,尔后才移锡江西临川、南康。显然,《景德传灯录》本传与《塔铭》以及《祖堂集》、《宋高僧传》本传所载不同。在这些史籍中,《景德传灯录》成书最晚,以常理论,其史料价值不及《塔铭》、《祖堂集》等。不过,我们在《宋高僧传》志贤等传中却找到佐证。《宋高僧传》志贤传载:“天宝元年(742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07页。这里的“本州”指“建州”,因志贤在俗为建阳人,建阳在唐代属建州。同书“道通传”载:道通“诵经合格,敕度之,当天宝初载也。时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26页。。同书“明觉传”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221页。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第72页。 [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卷第二十八,第一页。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第260页。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第221页。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上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版,卷第六,第五十页。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07页。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26页。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54页。 又据《闽书·方域志》建阳县“仁义乡”条载:“崇泰里,……岭曰佛迹。” [明]何乔远撰,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315页。又建阳县“佛迹岭”条载:“佛迹岭、唐马祖禅师出家始此。” [明]何乔远撰,《闽书》,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329页。必须指出的是,引文中的“家”字似应为“世”字之误。上述地方志记载表明:建阳县确实有佛迹岭。显然《闽书》所载与《景德传灯录》道一传、《宋高僧传》志贤、道通、明觉诸传所载一致,足见道一禅师确实于天宝初年卓锡佛迹岭。(P.39 [明]何乔远撰,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315页。 [明]何乔远撰,《闽书》,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329页。 《宋高僧传》道通传载:天宝初年,“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通往焉。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亦影随而去”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上册,第226页。。就是说,天宝初年,道一禅师在建阳佛迹岩聚徒传法,道通前往参谒,后道一移锡江西,道通也随之前往。说明道一是在南岳怀让禅师处得法后,“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