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市-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教育概论试题多选整理
PAGE
PAGE 8
第一套(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
1. 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需要防止的倾向主要是()。
(A) 仅仅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过分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 (C) 单纯知识化倾向
(D) 心理教育孤立化倾向
2.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等方面努力。
(A) 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B) 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D)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3. “文化底蕴”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成的一些最基本的()。
(A) 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
(B) 思想观念
(C) 价值准则
(D) 思维方式
6. 脉络贯通具体包括的含义是()。
(B) 对学科(专业)知识系统进行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其体系结构、精髓要点,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C) 打通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界限,从更高层次、更新角度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总貌和它们的内在关联、区别
(D) 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的有机联系、主要区别
7.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念很多,素质教育应服从()、人才培育综合观等人才观念。
(A) 人才作用重大观
(B) 人才成长时效观
8. 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
(A) 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
(C) 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
(D) 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9. 以下有关精神审美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精神审美素质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C) 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10. 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的()。
(B) 个性特点
(C) 兴趣爱好
(D) 优势潜能
11. 具体来讲,素质教育教学应确立的重要观念是()。
(A) 毕业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产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
(B) 中高等教育阶段,生源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办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C) 教育追求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
12. 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
(A) 绿化范围
(B) 校舍设施
(D) 校园布置
13. 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是()。
(A) 新建学校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充分的地段
(B) 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
(C) 控制噪音
(D) 绿化校园
14. 以下有关尊重信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
(B) 尊重信任是实现素质教育价值的保证
(C)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15. 以下有关能力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能力知识主要是创新和探索的知识
(D) 能力知识是我国教育所欠缺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17. 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有()。
(A) 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C) 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
(D) 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18.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等方面。
(A) 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C) 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19.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20. 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著名的“目标模式”在今天看来,具有的不足之处是()。
(A) “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
(B) 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
(C) 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