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存留养亲制度演进及其意义
存留养亲制度演进及其意义
【摘要】
存留养亲制度始于北魏,存在于唐、宋、元、明、清各朝,而每一朝的制度都有变化。以存留养亲制度的演进为基础,分析其利弊及合理之处,以期对我国的刑罚制度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存留养亲;伦理道德;孝
存留养亲是指被判处死刑、流刑、徒刑的犯人,其尊亲年老或有疾应侍,但家中无成丁,由官府按照相关条例奏请皇帝,由皇帝裁决其暂停执行刑罚,留养以侍尊亲,待尊亲死亡后再执行刑罚或依情况执行新的刑罚。留养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始于北魏,在之后的历代中均有变化与发展,对封建社会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一、存留养亲制度的建立
存留养亲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东晋咸和二年,句容令孔怀被判处齐市时,诏书曰:“恢自陷刑网,罪当大辟。但以其父年老,而有一于,以为恻然,可悯之。”但这仅是统治阶级对有年老且无人照顾的父母的犯人格外开恩的一个特例,并未形成法律规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直至北魏时期,太和十二年,孝文帝诏令曰:“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按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存留养亲有关的规定开始出现,之后存留养亲制度不断的被完善。
根据《魏书?刑法志》中记载:法例律:“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七十以上,无成年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答,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可见存留养亲制度于宣武帝正始元年定律时,被正式规定于《法例律》中,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北魏时的存留养亲包括死罪的留养与流罪的留养。至此中国古代传统刑法中的存留养亲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二、存留养亲制度的发展
(一)存留养亲制度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政权稳定,为法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存留养亲制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趋于严密与完善,并基本定型。
《唐律疏议》第三卷名例律二十六条对存留养亲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下通过四个部分来详细解读:
1、犯死罪的留养
(1)犯死罪的留养的适用条件
首先与北魏不同唐朝对犯死罪的罪名作出了限定,规定犯十恶的不适用存留养亲,唐朝时的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其次根据《唐律疏议》中的问答可知唐朝把家长尊亲属的年龄提高到了八十岁比北魏更加严格,同时把尊长的范围由父母、祖父母扩大到了付,父母、祖父母、曾、高祖,增加了尊亲有重大疾病这一适用条件,使尊亲的健康状况也成为受侍养的理由。
最后家里没有二十一岁以上五十九岁以下期服亲可依靠的。
(2)犯死罪的留养的适用程序
当犯人符合以上条件时,申报刑部备叙情状,上请皇帝裁定,等待赦令处理。如果赦令准许他暂时出狱,回家侍养,恰好家中有期服亲进入成年的或者所侍养的尊亲死亡的,须再奏明皇上定夺。如果之前已奉皇帝赦令决定发生上述情况时犯人或去或留的,无须再奏明皇帝。
2、犯流罪的留养
(1)犯流罪的留养的适用条件
对流刑的种类做出限制即“犯罪者虽是五流及十恶,亦得权留养亲,会赦犹流者,不在权留之例。”所谓“会赦犹流”是指所造成的祸害深重,虽已遇大赦皇恩,还是依流刑发配。其他条件诸如“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与犯死罪的留养一致。
(2)犯流罪的留养的适用程序
符合条件的流刑犯人,由尚书省刑部及大理寺等有司决定,不须上请皇帝裁决。
3、存留养亲的终止事由
如果家中有新进的成年男子或者所侍养的尊亲死亡已满一年,便终止留养,执行流刑。在发配的路程中适逢皇帝恩赦的,按照对流犯的一般办法办理。
(二)存留养亲制度的规制期
时至宋代,对于存留养亲的规定,宋代基本承袭了唐朝的规定。《宋刑统》中存留养亲的规定与《唐律》中相差无几。只是皇帝多次通过诏、敕以及编令的形式来重申此意,以表重视。
金代,虽有关于存留养亲的规定但是与前朝不同,金代在实践中还依情况采取“官与养济”的方式。《金史?海陵王本纪》中记载:“丙寅,罢岁贡鹰隼。沂州男子吴真犯法,当死,有司以其母老疾无侍为请,命官与养济,着为令。”《金史?刑法志》中记载“二十三年,尚书省奏:益都民范德年七十六,为刘?v殴杀。?v法当死,以?v父母年俱七十余,家无侍丁,上请。上曰:‘范德与?v父母年相若,自当如父母相待,至欧杀之,难议末减,其论如法’。”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金代是存在存留养亲制度的,不然不会因留养适用事由的出现而上请。同时金代考虑到了存留养亲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端即如果罪犯并无孝心,必然不会侍养年老的尊亲,那么存留养亲的适用也毫无意义,罪犯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犯人利用存留养亲制度来逃避惩处,从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