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ppt

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帝的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⑴诗中的皇帝怕什么? ⑵皇帝该怎么办? 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 加强君权,削弱相权,完善中央行政制度; 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监察 完善选官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汉——元) 三 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完善) 本课结构: 皇帝制度 丞相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漫画反映了我国古代宰相地位演变的情况。从图左来看,最初的宰相还是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图左),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图中),而当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后,宰相只能“跪奏笔录”了(图右)。从漫画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二、君权和相权——权力之争(丞相制度) 1、斗争原因: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2、斗争过程:(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朝:(汉武帝)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可谓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公孙弘)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③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汉:内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实质: 巩固了君权 ③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 2、斗争过程:(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朝:(汉武帝) 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③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执行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官吏任免和考核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隋唐: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决策 审议 尚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户籍、土地、赋税 决策过程: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实质: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 特点:三省分工、相互合作又牵制,便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民主制 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宫殿)。试描述在当时这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制订出运作程序。 程序: 皇帝——政事堂(和议)——中书省(起草、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户部(拨款)——工部(建设) 2、斗争过程:(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朝:(汉武帝) 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③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 ①设中书门下(丞相);②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 ③设枢密使管军事;④设三司使管财政 宋:沿用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 参知政事 副 相 三司使 最高行政机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 枢密使,低于丞相 分行政权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中书门下 最高军政机构 分财权 进一步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盐铁、度支、户部) 注意:区别唐宋的中书门下省的职能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一分为三 进一步分散相权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相权很大 废除相权 其演变的总趋势? 影响? 4、特点(趋势):君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 直至被废除(明)。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 (1)秦朝: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史 (2)西汉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 (州)刺史 汉代以后:御史台、都察院等 监察制度逐步健全 (3)唐: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 (4)宋: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 人命重案移到御史台,由监御史复案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C.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特点: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划 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