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街子镇的国志--方志大家常璩故里寻访记
街子镇的国志
——方志大家常璩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
2003年非典时期,居于成都,开始系统搜集巴蜀文献,每见蜀书,收藏返舍,总是激动不已。十年多来,由川省至沪京,继续寻购,也不过两千余仲,常思蜀学之兴,仍待来者共鸣。
其中有次赴成都郊外川大新校区,购买巴蜀书社版《华阳国志》,此书为晋代四川崇州人常璩所著,为地方史及方志史研究开创之作,店主有云,其书店毗邻高校,或能运营下去。
常璩故里在崇州,为慕先贤,专程寻访。至崇州,搭三轮,赴常璩广场,常璩像独立其间,广场绿荫较多,后赴崇州博物馆参观,为杨遇春故宅迁建,原有常璩展览,今不设。
另闻街子古镇有华阳国志馆,于是转赴街子镇,古镇喧闹无比,下车过拱桥便见新修的华阳国志馆,需购票10元,里面营建馆舍多处,有常璩塑像和藏书阁,全面展示《华阳国志》的内容及影响。
后经四川学者汪毅介绍,阅读其倾力数年完成的《方志四川》纪录片文本,可谓四川方志回顾总结一大贡献。
2015年4月初稿 2017年7月修改 2018年2月修订
附录:
【常璩简介】常璩:约291~361,东晋史学家。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崇州市)人。江原巨族,世代为官。李雄建成汉政权后出仕史官。李势时官至散骑常侍,掌著作。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降晋,后随李势到东晋首都建康,被封为参军。在成汉时编纂成汉历史,名为《汉之书》(后入晋改称《蜀李书》)10卷,此书已佚。永和年间又写成《华阳国志》12卷,记述从先秦至晋永和三年(347年)上千年间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该书将历史、地理、人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地方史志的新体例,成为宋代以后方志的先河,同时该书内容丰富,在地理、政治、经济、民族、人物等方面都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来源:《四川百科全书》)
【常璩故里】四川崇州街子镇
【华阳国志馆】四川崇州街子镇
【常璩作品选】
华阳国志卷十二 序志
巴、蜀厥初开国,载在书籍,或因文纬,或见史记,久远隐没,实多疏略。及周之世,侯伯擅威,虽与牧野之师,希同盟要之会。而秦资其富,用兼天下;汉祖阶之,奄有四海。梁、益及晋,分益为宁。司马相如、严君平、杨子云、阳成子玄、郑伯邑、尹彭城、谯常侍、任给事等各集传记,以作《本纪》,略举其隅。其次圣称贤,仁人志士,言为世范,行为表则者,名注史录。而陈君承祚别为《耆旧》,始汉及魏,焕乎可观。然三州土地,不复悉载。《地里志》颇言山水,历代转久,郡县分建,地名改易,于以居然辨物知方,犹未详备。于时汉、晋方隆,官司星列,提封图簿,岁集司空;故人君学士,荫高堂,翳帷幕,足综物土,不必待《本纪》矣。
曩遭厄运,函夏滔堙,李氏据蜀,兵连战结,三州倾坠,生民歼尽。府庭化为狐狸之窟,城郭蔚为熊罴之宿,宅游雉鹿,田栖虎豹,平原鲜麦黍之苗,千里蔑鸡狗之响,丘城芜邑,莫有名者。嗟乎三州,近为荒裔,桑梓之域,旷为长野。反侧惟之,心若焚灼,惧益遐弃,城陴靡闻。乃考诸旧纪先宿所传并南裔志,验以《汉书》,取其近是,及自所闻,以著斯篇。又略言公孙述、《蜀书》、咸熙以来丧乱之事,约取《耆旧》士女英彦,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凡十篇,号曰《华阳国记》。
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恨璩才短,少无远及,不早援翰执素,广访博咨,流离困瘵,方资腐帛于颠墙之下,求馀光于灰尘之中,劘灭者多。故虽有所阙,犹愈于遗忘焉。
《蜀纪》言:“雀墒乘祗车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周贞王之十八年,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道之通久矣。而说者以为蜀王因石牛始通,不然也。《本纪》既以炳明,而世俗间横有为蜀传者,言蜀王蚕丛之间周回三千岁。又云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周苌弘之血变成碧珠;杜宇之魄化为子鹃。又言蜀椎髻左衽,未知书,文翁始知书学。案《蜀纪》:“帝居房心,决事参伐。”参伐则蜀分野,言蜀在帝议政之方。帝不议政则王气流于西,故周失纪纲,而蜀先王;七国皆王,蜀又称帝。此则蚕丛自王,杜宇自帝,皆周之叔世,安得三千岁?且太素资始,有生必死;死,终物也。自古以来,未闻死者能更生当世;或遇有之,则为怪异,子所不言,况能为帝王乎?碧珠出不一处,地之相距动数千里,一人之血,岂能致此?子鹃鸟今云是巂,或曰巂周,四海有之,何必在蜀?昔唐帝万国时雍,虞舜光宅八表,大禹功济九州,后稷封殖天下。井田之制,庠序之教,由来远矣。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则彭祖本生蜀,为殷太史。夫人为国史,作为圣则,仙自上世,见称在昔。及周之末,服事于秦,首为郡县,虽滨戎夷,亦有冠冕。故《蜀纪》曰“大人之乡,方大之国”也。至于汉兴,反当荒服,而无书学乎?《汉书》曰:郡国之有文学因文翁始。若然,翁以前齐、鲁当无文学哉?汉末时,汉中祝元灵性滑稽,用州牧刘焉谈调之末,与蜀士燕胥,聊著翰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