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撒拉族的社会经济状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的撒拉族的社会经济状况

现代的撒拉族的社会经济状况 撒拉族聚居区, 由于近百年来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商品 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 善,使它和周围地区的经 济来往和联系更加密切。但由于数次社会动乱以及封建军阀的 统 治和宗教的制约,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促进社会发展必需的 科学技术,迟迟不能产生,故撒拉 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缓慢的.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撒拉族主要从事农业。聚居区内群山环抱,可耕地不多, 据一九五二年土改时统计, 平均 每人占有土地约一点六亩。撒拉族大多耕种水地和平旱地,土质比较肥沃。农作物以小麦、青 裸为主,大多种植一季,复种的较少。气候温暖、水源充足的川水地区,还种植蔬菜、瓜果等经 济、园艺作物。 撒拉族人民,在长期辛勤劳动和周围各族人民相互影响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耕作一 般比较细致。一般水地夏季作物亩产二百六十斤左右,秋季作物约八十斤。 长期以来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反动统治,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极 端贫困,从而丧失了提高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力量,生产工具比较落后。铁制农具铮、镰、铲、饭 头等,多从河州、民和、西宁等地运入。木制工具为本地自 造,有二牛抬杠、木锐、糖、东 巴、木权等。另外还有碌碌 〈石滚〉以及石磨、绳、筐、指斗等。这些工具-般构造简 陋, 生产效率低,如主要农具二牛抬杠,以二牛曳引,一天只能犁一亩多地,深度仅三、四寸。生产 工具量少质差,如一九四九年时街子黑大门村二十六户农民,只有杠子十六副, 铁锐十五、六 把,一把饭头也没有。耕畜有马、牛、骤、驴。贫苦农民无力饲养马、牛、骤等大牲畜,主要 役用小毛驴。农业运输全靠驴驮和人措。农民已有选种习惯。肥料主要是农家 肥,一般每亩 施肥四十至五十驮 〈每驮约六十斤〉 ,多是乱 撤。水利灌溉有一定发展,一年;在水二至四次 不等,但因地主的把持操纵,使水得不到合理使用。自然灾害有冰雹、黑穗病、虫害等多种, 危害面积严重时达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对病虫害缺乏抵御能力和有效的防治办法。马家军阀 统治集团强征撒拉族人民服繁重的兵役和差役,迫使大批劳动力脱离生产,造成农村劳动力严 重不足。农业劳动主要落在妇女、小孩和老人的身上。农民的体力劳动很繁重,从春耕到收 获,全家大人小孩都要参加。 撤拉族人民为了维持生活、交纳苛童的税款,还普遍从事 副业生产活动。大批农民到同 仁、门源、互助、贵德和甘肃临洮去伐木,或往兰州、包头等地放运木头、羊毛。伐木是很 主要的一种副业,他们的技术也较高。清水工每年到木场作工的人,要占该地青、壮年总数的 一半。农家普遍饲养羊、鸡等家富和家禽,有些人还从事淘金和打猎。孟达山区和红庄等地 的农民,编制措斗,制作木制农具和烧木炭。这些副业产品除自用外,还把一部分或大部分拿到 市场进行交换。 撒拉族聚居的循化、化隆和大河家等地处于农牧业交错地区,是农、牧业产品交易的妥 地,更主要的是这些地区可耕地不多,只靠农业收入无法维持生活,因此副业性的小商贩活动 日益扩大。如解放前夕街子、白庄的农户兼作小生意的较多。小商贩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的 物资交流,活跃了农村经济,加强了各族问经济联系。与此相伴随,也有一些人从事赶脚(跑运 输) 。 撒拉族聚居区的手工业不发达,循化县手工业工匠有三百余户,五百余人,多数为撒拉族, 主要是以家庭手工业的形式存在,独立的手工业者较少。如酿醋、捻毛线等,一般只是自给, 很少出卖。商业性的手工业种类不多,主要有铁匠、木 匠、石匠、鞋匠、毡匠等几种,多是分 散的个体生产者。他们的工具简单落后,生产效率低,主要从事修补和加工。铁匠仅能翻制旧 工具;一个石匠打一盘磨需时二十余天;象寺院、磨坊等较大型的建筑及大部分铁制工具, 当地工匠多不能修建和 制造,需依赖外地的汉、回族工匠。撒拉族的工匠,大部分没有脱离农 业。如毡匠、褐子匠,每年手工业生产的收入,只占 全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在 循化曾出现过一所砖瓦场,有二十多个工人,一九四三年,一些地主商人在循化城 曾合股开办 过一所小型工场,手工制作毛毯、毛袜等产品,经营方式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但该厂不 久即倒闭。 早在清朝末年,洋行的势力已经进入循化地区,收购羊毛、反革、大黄等土特产。与此同 时,洋货如布匹、火柴等商品,也行销到循化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商品数量有 所增加。一九三三年循化市场上的外国货,都转运自天津、汉口等地, 以棉布、棉线、装饰品 为多,其中日本货占百分之三十。以后在循化市场上,也经常出现从西藏进口的斜纹布等英国 货,称作藏货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