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docVIP

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

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2011年所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6例,对照进行妇科检查,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 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在3000%,两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使患者早做诊断早日就医,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因而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1]。子宫内膜癌的病程发展相对缓慢,临床症状出现早,多数病例发现时仍为早期,所以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011年所收至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6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为500岁;绝经前发病30例,绝经后发病66例。   12 分组   13 诊断方法 除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行分段诊刮时,先用小刮匙环刮宫颈管,再进宫腔搔刮内膜,取得的刮出物应分瓶标记送病理检查。B超检查、宫腔吸管或宫腔刷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淋巴造影、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等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2 结果   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在3000%,两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也称宫体癌。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内膜癌的真正发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却长期被人们注意。其危险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称为“子宫内膜的三联征”或“子宫内膜癌综合征”。三者可能与高脂饮食有关,而高脂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直接关系。另外还与月经失调、初潮早与绝经迟、未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等有关[2]。   宫体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放射治疗、孕激素治疗及化学治疗为辅。手术治疗在子宫内膜癌的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仍然是经腹子宫全切术。几乎所有宫体癌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特别适合于Ⅰ、Ⅱ期患者。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因地区、人种、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而相差悬殊。发病率最高的是美国和加拿大,在欧洲则以瑞士和德国发生率最高。在亚洲,日本、印度等地区发病率较低。在非洲,除南非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经济发达国家要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国家,且城市高于农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高的可能原因有:①人类寿命延长使高龄妇女增多,即内膜癌高发年龄人群基数增大。②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及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子宫内膜癌能早期发现,确诊。③外源性雌激素的广泛应用。④患肥胖症的人增多,这类人易患宫体癌[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已近一个世纪。Cullen首次描述子宫体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是经腹行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20世纪初随着镭疗应用于临床,单独放疗及手术加放疗均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尽管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加手术对生存率的改善并不优于单独手术治疗,但研究者们大多认为全子宫切除术后3~6周加用放疗是治疗宫体癌的最佳方法。20世纪30年代中期,采用术前放疗较为盛行,并作为标准持续了多年。20世纪40年代,由Jarert和Douglas首先倡导对可手术的子宫内膜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4]。这一根治性手术很快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可。但随后的研究又发现根治性手术的5年生存率与其他治疗模式相同,尤其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与单纯性全子宫切除术加放疗可产生同样低的阴道复发率,因此,多数人认为根治术应作为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选择。   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的拮抗,可导致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从正常子宫内膜发展为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甚至不典型的增生(癌前病变)。雌激素的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雌激素,如来自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内膜癌常与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等合并存在;外源性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单纯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晚期乳腺癌中使用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但同时具有微弱雌激素作用的三苯氧胺等,长期使用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逐步增加。   尽管大部分子宫体癌患者被认为是经历了一个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癌前病变过程,但宫体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