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PAGE
PAGE 14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D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B、C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A、B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A、D轴基础尺寸设计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2.1m,最大冻结深度0.7m,假设基础埋深1.6m(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查得,,
(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
基础总长
基础平均埋深为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长度内受平均压力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长度内受平均弯矩
基础平均埋深为
考虑偏心荷载的作用,将基底面积增大40%,则 ,取b=1.6m。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
基底总弯矩为:
偏心距为:
基底平均压力为:
基底最大压力为:
满足条件。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选承载力较低层④粉质粘土进行验算
由 ,
取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为: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为: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3、验算地基沉降量
(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基底平均压力按准永久荷载计算
基底附加应力
(2)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沉降
点号
(mm)
(mm)
0
0
0
40.25
0
1
2.4
3.2
40.1685
1.6176
1.6176
0.0131
21.26
2
5.5
7.333
40.1038
2.3826
0.7650
0.0204
15.60
3
6.5
8.667
40.0963
2.5038
0.1212
0.0193
2.34
4
6.8
9.067
40.0936
2.5672
0.0429
0.0193
0.82
40.8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①计算
②值的确定 据,
查得
(4)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二、B、C轴基础尺寸设计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1)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基础底面在单位1m长度内受平均压力:
基础底面在单位1m长度内受平均弯矩
基础平均埋深为
考虑偏心荷载的作用,将基底面积增大40%,则 ,取b=1.3m。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
基底总弯矩为:
偏心距为:
基底平均压力为:
基底最大压力为:
取b=1.3m,满足条件。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选承载力较低层④粉质粘土进行验算
由 ,
取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为: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为: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3、验算地基沉降量
(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基底附加应力
(2)用规范法计算地基沉降
点号
(mm)
(mm)
0
0
0
40.25
0
1
2.4
3.692
40.1573
1.5101
1.5101
0.0110
16.61
2
5.5
8.461
40.0983
2.1626
0.6525
0.0171
11.16
3
6.5
10
40.0880
2.2880
0.1254
0.0161
2.02
4
6.8
10.46
40.0850
2.3283
0.0403
0.0161
0.65
30.44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3)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①计算
②值的确定 据,
查得
(3)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三、基础梁截面及配筋设计
1、A、D轴
①用反梁法计算内力
7
7
F=395kN
F=395kN
F=790kN
F=790kN
F=790kN
F=790kN
F=790kN
F=790kN
F=790kN
q=190.65kN/m
由结构力学计算器计算出内力图:
66.87
66.87
172.57
66.87
275.53
-172.57
245.72
-108.04
255.98
-125.03
251.78
-119.06
255.98
-119.06
254.72
-125.03
275.53
-1108.04
弯矩图
1
137.18
-262.86
407.75
-377.97
389.03
-398.83
396.90
-394.15
394.39
-394.39
394.15
-396.90
398.83
-389.03
377.97
-407.75
326.74
-137.18
剪力图
由于支座反力与柱荷载不相等,在支座处存在不平衡力。把支座不平衡力均匀分布于支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