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技术操作与应用(62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注意事项 3.1 留针时针体应稍露出头皮,不宜随意或盲目碰触留置在头皮下的毫针,以免折针、弯针。如在进针和留针中局部不适,可稍稍退出0.1-0.2cm。对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而需要长期留针者,应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3.2 对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过饱或过饥者应慎用,不宜采取强刺激手法。 3.3 头针起针后应核对针数,以确保全部起出。 4 禁忌 4.1 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 4.2 头部颅骨缺损处或开放性脑损伤部位、所刺头皮有感染、溃疡、瘢痕者。 4.3 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者。 4.4 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血压明显异常,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 2 额旁1线 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眉冲穴(BL2)沿经向下刺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 区 1 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DU24)向下针1寸,属督脉。 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痫、鼻病等。 3 额旁2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头临泣(GB15)向下针1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4 额旁3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自头维穴(ST8)的内侧0.75寸处,发际上下各0.5寸,共1寸,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顶 区 1 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DU20)向前1.5寸至前顶穴(DU21),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痛等。 2 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从前神聪穴至悬厘穴(GB6)的连线,此线斜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3 顶颞后斜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从百会穴(DU20)至曲鬓穴(GB7)的连线。此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成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5 顶旁2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旁1线的外侧,两线相距0.75寸,距正中线2.25寸,自正营穴(GB17)起沿经线向后针1.5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肩、臂、手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4 顶旁1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开1.5寸的两条平行线,自通天穴 (BL7)起向后针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2 颞后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耳上方,耳尖直上自率谷穴(GB8)到曲鬓穴(GB7),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 颞 区 1 颞前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前发际处颔厌穴(GB4)到悬厘穴(GB7),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腔疾病等。 2 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部,枕上正中线平行向外0.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3 枕下旁线 定位: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BL9),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枕 区 1 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枕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自强间穴(DU18)至脑户穴(DU17),属督脉。 主治:眼病。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标准的制定 头针技术操作规范 头针应用举例 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小儿神经发育不全和脑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癫痫、舞蹈病和震颤麻痹等。 头针治疗的疗效主要表现在运动、智力和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缩短病程,达到治疗目的。 精神分裂症、癔病、考场综合征、忧郁症,老年性痴呆、小儿先天愚型等。 头皮针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作用,可以提高智力、缓解症状、恢复大脑正常思维和兴奋抑制功能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精神病症 疼痛和感觉异常 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有显著止痛作用。 也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所导致的肢体远端麻木、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所引起的瘙痒症状,又迅速缓解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