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第
第 PAGE \* MERGEFORMAT 1 页 (共 NUMPAGES \* MERGEFORMAT 8 页)
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摘 要:本文对迄今已报道过的5种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败育的细胞形态学、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育性转化规律、生理生化,以及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应用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显性核不育;败育机理;基因定位;水稻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at 5 kinds of dominant nuclear sterile rice fou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ells abortion morphology, positioning of the dominant nuclear male sterility gene, conversion of fertil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such as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etc.
Key words:dominant male sterility;abortion mechanism;gene localization;oryza sativa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稻米产量占粮食总量39%。为解决全球不断增长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就显的格外重要。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是目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植物雄性不育为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打开了大门,其最成功的应用就是水稻不育系的发现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中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从而开始了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应用研究。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 ,MS)是指雄性器官退化,发育不良或花粉,精子败育不能行使生育能力而雌蕊发育正常的现象[1]。迄今已在40多个科160 多个属 620 余种植物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其中包括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和麻类等重要作物[2]。本文对迄今已报道过的 5 种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利用状况进行了综述。
1 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及其细胞形态学
Edwarson将雄性不育的“三型学说”修改为“二型学说”,即从基因型组成角度上划分,水稻的雄性不育分为: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亦即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和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e Male Sterility ,GMS)[3]。核不育又分为隐形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其中是应用较多的是隐性核不育。根据是否存在恢复育性的显性上位基因,可以把已经发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分作两类,即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和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4],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由核基因和胞质基因共同作用所决定。水稻的核质互作不育主要有野败型(WA)、包台型(BT)、滇型(DY)和红莲型(HL)。花粉育性,根据染色反应,将花粉粒分为无花粉、典败、圆败、染败和正常5种类型。到目前为止,仅在10余种作物上发现了24例显性核不育材料[5]。迄今仅报道了5份水稻显性核不育材料,即萍乡显性核不育、低温敏显性核不育和三明显性核不育等水稻材料(见表1)。
表1 5种显性核不育水稻材料
材料名称
产生方式
基因名称
基因作用
类型
发现人
发现时间
萍乡显性
核不育
杂交后代
Ms-p
基因互作型
颜龙安等
1978年
8987低温敏
显性不育
杂交后代
TMS
单基因控制
邓晓建等
1989年
浙9248
突变体 M1
人工诱变
单基因控制
舒庆尧等
1993年
Orion 突变体1783 和 Kaybonnet
突变体1789
人工诱变
单基因控制
朱旭东等
1997年
三明显性
核不育
杂交后代
SMS
单基因控制
黄显波等
2001年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基因作用类型是基因互作型,即它们核内雄性不育基困是非等位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表达可见,而目前显性核不育水稻基因作用类型主要是由单基因控制的。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颜龙安等在1978年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2 中的不育株和反交组合(华野萍矮)F4 的可育株杂交,后代分离出的花粉典败型变异株。该水稻被命名为“萍乡核不育水稻”,其基因定名为“Ms-p” [6]。该材料属早籼中熟类型,全生育期约120d,株型紧,稍包颈,比可育株矮3cm-5cm,抽穗迟 2d-3d,花药小,乳白色,典败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