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早古代地史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早古代地史下

第7章 早古生代Pz1地史(下) 滇东寒武系柱状图 宜昌三峡寒武系柱状剖面 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序列 山东张夏剖面 中国东部寒武系柱状对比图(教材109页图7-2-2) S/O 观音桥层中的球粒状陨石 扬子-华夏板块中奥陶世古地理 中国南方五峰期古地理 杨子板块北部和西部边缘地史特征 鄂西宜昌剖面 中国东部志留系对比图 中国南方早志留世早期古地理图 中国南方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中国南方晚志留世古地理图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 1 扬子与华夏拼合形成华南板块 2 华北、塔里木北移转正 洛阳龙门石窟 石雕刻品 洛阳龙门石窟/O1m 洛阳,龙门石窟 第七章(下)复习思考题 简述早古生代各纪的划分与命名。 叙述早古生代主要地史特征。 早古生代生物界的演化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主要地史特征和矿产资源有哪些? O3 四、志留纪(S) 中国东部志留纪 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的显著特征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 华北板块 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 志留纪古构造古地理 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 扬子板块早期海域限于北部, 中晚期海退,主体抬升成陆; S后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 标准剖面为鄂西宜昌剖面 (见下页) (一)杨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纱帽组滨海相细碎屑岩,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石稀少,代表超补偿海盆 罗惹坪组黄绿色砂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和珊瑚—正常浅海环境; 龙马溪组上部黄绿色砂质页岩,数百米只含三个笔石带,笔石分散保存,为弱还原环境—补偿盆地;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含五个笔石带,典型的笔石页岩相,代表滞流、非补偿海盆 南旺山下 滇东上志留统剖面 扬子板块内部古地理变化 沉积中心向西转移 (1)东南缘(湘中过渡带)主要为泥沙质类复理石沉积,厚度巨大; 华南裂谷盆地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深水海槽 (2)北部边缘(南秦岭)裂谷盆地; (3)西缘构造环境比较复杂,活动性较强。 2、扬子板块边缘志留纪古地理特征 主体为古陆剥蚀区,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沉积,仅发育于大陆边缘; 板块内部仅在板块西南宁夏同心地区有沉积,属稳定浅海—前陆盆地沉积; (1)北缘为早古生代褶皱带; (2)西南缘以祁连山地区的志留系较为发育,祁连山地区分为北、中、南三带。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S1-2 S2-3 ●全球板块构造 ● 中国的板块构造和邻近区域 7.4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概况 东冈瓦纳包括: 澳洲, 南极洲, 印度和西藏. 西冈瓦纳: 南美洲和非洲 1 劳(北美-Laurentia)俄(Baltica)大陆(Laurussia)拼合,加里东褶皱带(Caledonides)形成; 2 西伯利亚板块向北运动,华南和冈瓦纳(Gondwana)向南运动; 3 陆块由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 ∈1 O S3 塔里木 南缘是主动大陆边缘。北秦岭带南侧的商丹缝合线以北的蛇绿岩套是当时秦岭洋存在的遗迹; 而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是秦岭洋向北俯冲的地质记录。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地史特征 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 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北祁连海槽中寒武统发育有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地史特征 ∈1 ∈2-3 三、奥陶纪 早期基本承袭了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轮廓; 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加剧收缩,因而古地理轮廓有重要改变。 奥陶纪地史特征概述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 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中国南部奥陶纪古地理 1. 典型剖面 2. 横向变化 3. 板块周缘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 宜昌黄花场剖面 白云岩,鸟眼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化石稀少 含鲕粒及亮晶砂砾屑灰岩 大型交错层理,有垂直或倾斜的生物钻孔 动荡- 开阔 滨浅海 低能-半闭塞 滨浅海 O1x/∈3s;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三峡宜昌 O1x(西陵峡组) ∈3s(三游洞组) O1d/O1h; 宜昌黄花场剖面 O1d大湾组 O1h红花园组 O1hhy; O1h红花园组,宜昌黄花场 O1d; O1d大湾组宜昌黄花场 S1l-O3w; 宜昌王家湾 S1l龙马溪组 O3w(五峰组) 观音桥层 S1l-O3w; 宜昌王家湾 S1l龙马溪组 O3w(五峰组) 观音桥层 扬子-华夏板块古地理演变 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