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科目:传染病、寄生虫学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细菌的个体形态 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1、球菌 菌体呈球形成或近似球形,以直径大小表示,通常在0.5-2.0um。 2、杆菌 菌体形态多样,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偌本稍弯,两端大多呈钝圆形,其大小用长和宽表示,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0-3.0um,宽0.5-1.0um。 3、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的菌体短小,长2.0-3.0um,螺菌菌体较长,为3.0-6.0um。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细菌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体等。 一、细胞壁 (一)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三)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维持菌体的固体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2)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它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内、外物质交换。 (3)细胞壁为表面结构,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性的抗原决定簇。 (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 二、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膜的主要功能:1、具有选择通透性体内、外的物质交换;2、分泌胞外酶;3、有多种呼吸酶类,如细胞;4、有多种合成酶类。 三、细胞质 (一)核糖体 (二)质粒 四、核体 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一、荚膜 荚膜的主要功能:1、保护细菌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2、荚膜成分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 二、鞭毛 鞭毛:丝状物中,鞭毛的细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四种,主要功能:1、鞭毛为细菌的运动器官,2、鞭毛具有特异的抗原性,通常称为H抗原,3、有些细菌鞭毛与致命性。 三、菌毛 菌毛(Pilus):菌毛与细菌的运动无关,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一)普通菌毛 (二)性菌毛 四、芽孢 芽孢: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代谢相对静止,不能分裂繁殖,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芽孢形成的意义:(1)芽孢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较强的抵抗力,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160℃ 第四节细菌的染色方法 一、革兰氏染色法 方法是将标本固定后先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min。水洗后加碘液染1min,然后用95%乙醇脱色30s,最后用稀释的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后水洗。干后镜检,被染成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性菌。 二、瑞氏染色法 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胞浆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三、特殊染色法 (一)抗酸染色法 (二)芽孢、荚膜和鞭毛的染色法 第五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一)营养物质 (二)酸碱度 (三)温度 (四)气体 四种类型:1、专性需氧菌;2、微需氧菌;3、专性厌氧菌;4、兼性厌氧菌。 (五)渗透压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细菌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上分裂繁殖后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细菌计数,用菌落形成单位表示。 三、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 1、迟缓期2、对数期3、稳定期4、衰亡期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一)热原质(二)毒素三)侵袭性酶类四)色素五)细菌素六)抗生素七)维生素 三、分解代谢产物与细菌鉴定(一)氧化发酵试验(二)氧化酶试验(三)过氧化氢酶试验(四)VP试验(五)甲基红试验(六)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七)吲哚试验八)硫化氢试验(九)脲酶试验 第七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一)基础培养基 (二)营养培养基 (三)选择培养基 (四)鉴别培养基 (五)厌氧培养基:常用的有疱肉培养基。 二、细菌培养中的生长现象 (一)液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混浊生长;2、沉淀生长3、菌膜生长 (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 1、消化道;2、呼吸道;3、泌尿生殖道 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一)生物颉颃作用 (二)营养作用 (三)免疫作用 四、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二、细菌毒力的测定 (一)半数致死量(LD50) (二)半数感染量(LD50) 三、细菌的毒力因子 构成细菌毒力的菌体成分或分泌产物称为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与细菌侵袭力相关的毒力因子和毒素。 (一)侵袭力相关毒力因子 1、黏附或定植因子 2、侵袭性酶 3、Ⅲ型分泌系统 4、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 (1)荚膜;(2)细菌表面的蛋白;(3)蛋白酶;(4)细胞内逃逸; (二)毒素 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Exotoxin) 2、内毒素(Endotoxin):脂多糖 四、细菌的侵入数量、途径与感染 病原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