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马迁生平之于史记创作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司马迁生平之于史记创作影响

浅析司马迁生平之于史记创作影响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史,其在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至高无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之无愧。然而,其作者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却生平坎坷人生多舛,但是他仍以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辉煌之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司马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人之典范。观其一生,不论为官、做人抑或写文,始终坚守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或许正因其才华与精神相辅相成、知识与人格交相辉映,才成就了他的宏篇巨著《史记》。本文从司马迁生平着手,就其生平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家庭出身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据司马迁所说,司马氏在虞夏和周朝均担任史官。西汉时期出生的司马迁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指在家乡干农活。后来父亲司马谈在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来到长安,可谓家境良好。司马迁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刻苦攻读,“年十岁则诵古文”,并研习《左传》、《国语》等各类史籍,培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拜访过多位名师,曾向古文经学家孔安国请教《沿书》,向今文经学学者董仲舒请教公羊《春秋》。做上太史令后更是借工作之机遍览皇家图书馆收藏的大量文史资料。其丰富的学习与阅读经历,为其后来的《史记》创作打下了基础。   司马迁家族世代为史官,其任务就是记载帝王圣贤之言行,以及搜集整理天下之遗文古事,还有通过叙事论人为统治者提供借鉴资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想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巨著。他当上太史令后,搜集和阅读了大量史料,为修史做好大量准备工作。然而由于其年事已高,要独修一部史著谈何容易,另外从时间、精力和才学各方面都已力不从心,故此他寄厚望于儿子司马迁,望他能实现这一人生宏愿。虽然司马谈最终也未能完成夙愿而憾恨而卒。然而其学术思想对司马迁的深远影响却是巨大的。   二、漫游经历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司马谈寄希望于司马迁后,加大了对其培养力度。先让其“读万卷书”,接下来让其“行万里路”。在他的鼓励下,20岁的司马迁就踏上了为期两年的全国漫游之旅。后来证明这次漫游成为了司马迁《史记》创作的一次实地考察。漫游途中,司马迁深入一线,亲自采――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史记》更具真实性和科学性。此外,这次漫游还体现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例如,司马迁漫游到汨罗江畔,他跑到当年屈原投江自沉之地高声朗诵屈原大作,继而痛哭流涕,体悟到了屈原精神,因此《屈原列传》才极富感情色彩。再比如,他在韩信故乡淮阴搜集整理韩信的故事,他详细向别人了解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典故,分析韩信为什么不做非法之事,胸怀坦荡地忍了?但是当时韩信真杀了人,后来他还能够建功立业吗?韩信助刘邦推翻秦王朝建立西汉以后,封侯回乡曾见到当年侮辱他的那人,韩信没有杀他却对他说,“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就没有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或者对司马迁今后的人生也不无教育意义吧。   应该说,司马迁的漫游之旅相当充实,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口碑相传的故事,他了解和搜集了许多古籍里找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由于其深入民间,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感触颇深,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逐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壮美山河,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更提高了文学表现力和审美精神。由此可见,司马迁这次两年“行万里路”的全国漫游之旅,为《史记》创作的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李陵之祸让司马迁的人生彻底发生了巨变,也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司马迁结束了二年的全国漫游之旅,回来时正值22岁,成为了“掌守门户,出充车骑”的郎中,也就是皇帝身边的一个普通侍从。直到38岁时他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才继承父位成了太史令。司马迁从做太史令那天起,就遵照父亲遗愿开始了《史记》的资料准备和撰写工作。没想到灾难突然降临。天汉三年的时候,匈奴举重兵南下攻汉,大将李陵以不足五千兵力出击匈奴,麈战十余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后被迫投降,此事震惊了朝野。司马迁自认为李陵战功赫赫,足以表率天下,虽降敌也定是出于无奈,于是公正直言替李陵辩护,不曾想武帝大怒,不仅将其囚禁起来,还在入狱三年后对其施以了腐刑。   腐刑与死之间司马迁选择死更容易。即使奴隶和婢妾受辱都知道以死摆脱痛苦,何况是司马迁!但“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不能死!他不能让自己的《史记》创作半途而废!他死了,作为后人,他没有继承祖业完成父亲遗愿,有何面目去见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