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人故居现状与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名人故居现状与保护

浅析名人故居现状与保护   [摘 要]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是从元代以来逐步形成的重要街区,这里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以东四街道为研究对象,调查此街区存在的名人故居,研究其分布和特色,分析东四地区名人故居保护的现状,为名人故居的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东四街道;名人故居;现状;保护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是城市当中重要的人文脉络,东四街道是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区,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以东四街道为切入点,调查名人故居的现实状况,探索名人故居的保护之路。   东四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中部,面积1.53平方公里。东起东二环路西侧,西至东四北大街,北起平安大道十条段,南到朝内大街北侧。辖区主要大街4条,胡同31条,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4.4万人,法人单位1 032家,辖区内有中小学校4所,医院4所,托幼园所1个。”[1]其中东四三条到八条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一、东四街道的历史变迁   东四街道历史悠久,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代,北京城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城市布局方式设计建造。城中主要街道的南北两侧大都等距离的排列着许多东西走向的胡同,东四地区的基本格局应是奠定于此时。   明朝时东四街区大致属于南居贤坊、思诚坊,明代张爵撰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载:“思诚坊,五牌二十一铺,驴市胡同石牌胡同……头条胡同百万仓二条胡同忠义前卫三条胡同东城兵马司水月寺月牙胡同四条胡同牛房胡同”。(1)   清朝时期仍然沿用明朝的格局,由于清初朝廷实行“旗、民分治”的政策,将北京的内城划分为八旗驻地,汉人迁至外城,东四地区在当时被划为正白旗的驻地,《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黄旗结界之处,?S自府学?k?h东口向南,各按照参领,至四牌楼豹房?k?h东口。(2)乾隆时期,为了方便各个地区的称说,将内城划分为中、东、南、西、北五城,原来的八旗驻地划分仍然不变,东四地区属于当时的东城。民国时期属于内三区,现在归东城区管辖。   二、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保存现状   (一)数量和分布   通过资料收集和口述调查,对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的名人故居情况进行考察,发现东四地区名人较多,还有一些院落现在已经无法查明确切的人物信息,但是他们都成为了东四街道胡同里的传说,也是东四街道人文信息的一部分。如,据东四四条61号的老住户口述,这个院子曾经居住过一位近代的禁烟局局长,具体姓名已不可考。此次调查选取了其中的20处故居。   通过对20处名人故居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四三条到八条之间。(见表格一)   (二)名人类型   按照名人的生平和主要影响,大致将他们划分为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科技、医学、其他几种类型。此次对东四街道20处名人故居的调查,统计出名人类型的基本情况如下:政治类8个,军事类3个,文化类6个,艺术类2个,其他类1个。   就以上分类来看,东四地区的名人类型以政治类和文化类为主,政治类名人占名人类型的40%,文化类名人占30%。这与东四地区的历史变迁有极大的联系。其一,这与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有关。由于清初朝廷实行的满汉分治的政策,东四地区成为正白旗的辖地,许多王爷、达官显贵在此居住。其二,解放以后这里的许多宅院都成为国家单位宿舍,聚集了一批文化名人。如东四三条35号在建国后曾是文化部宿舍,谢德萍等文化名人在这里居住过。东四四条85号也为文化部宿舍,老住户们称廖沫沙等人曾在这里居住。   (三)故居建筑类型   从建筑类型看,东四街道的名人故居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四合院建筑。这类建筑采用传统的木构梁架承重,有的也带有一些近代建筑的装修风格,第二类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和当代建筑。   在调查的20处建筑中,有15处都是典型的传统建筑。如东四六条63、65号崇礼故居,由三个并联的四合院组成,东路、西路均是有四进院落的住宅。东四四条81号,这个院落在近代先后居住过吴佩孚的妻弟和国民党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在他们居住期间院落的格局基本保持了清代四合院的格局,只是在院落内部的装修上出现了一些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如该院落在二进院正房的屋内及前出廊的地面,以及东、西厢房屋内的地面上都还保留有近代风格的花砖,这些花砖为正方形,四块为一组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见图二)。   除了传统建筑外,这20处故居当中还有3处是近现代建筑,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仓南胡同的段祺瑞故居。这里原为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后北洋军阀时期被段祺瑞所得,因而此处的建筑既保留有贝勒府的部分传统建筑,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