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谓老姓语义语用浅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称谓老姓语义语用浅析

汉语称谓老姓语义语用浅析   摘 要:本文着眼于汉语称谓系统中一个很常用的称谓格式“老+姓”,分析了它的来源及历时流变、语义色彩分布和语用条件,并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同时,引入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来探究这一称谓格式,认为这一格式是表示“同等关系”的称谓,这决定了它的语用特点;在教学中应当讲清楚称谓格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条件,增强留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称谓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关键词:称谓 “老+姓”格式 语义色彩 同等关系 语用特点      一、引言   称谓往往是交际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交际策略之一。现代汉语的称谓纷繁复杂,对于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的留学生来说,怎样选择和使用汉语称谓,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因此,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开展汉语称谓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正如崔希亮先生(1996)所说:“如果我们忽略称谓问题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把称谓问题讲清楚,那将是我们的不称职。”   称谓格式“老+姓”由前缀“老”加上汉语中的单音节姓氏构成,比如:老王、老张、老李等等。它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称谓格式,可以用作当面称呼,也可用于背称。外国人学习汉语,在遇到这一常用称谓结构时,经常把握不好。胡明扬先生(2005)曾经举过这方面的例子:“一位老师在教‘老张、老李’这些称呼中的‘老’时,告诉留学生‘老什么’是表示亲热,结果下课后学生称呼老师为“老李”,老师觉得非常尴尬。”其实,这位老师的讲解并非没有依据,在吕叔湘先生(1999)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这一称谓格式就是这样解释的:“老,放在单音节姓氏前,用作称呼,语气比直呼姓名亲切。”这一解释虽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显然不够详细,也没有考虑语用因素。这一称谓格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表达什么样的语义色彩,有什么语用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解释清楚这一格式的用法,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视角做出较好的回答。   二、来源及历时流变   王力先生(1980)在《汉语史稿》中提出:“姓上加‘老’,实际上起于唐代。”例如:   (1)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唐?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这里的“老元”是作者白居易称呼自己的好友元稹。   《北齐书》成书于唐代,但其作者李百药是卒于唐代初年,生长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人。书中句子:   (2)此是老石机杼,聊以奉赠。(《北齐书?儒林传》)   这里的“老石”是一名叫石曜的人的自称。   由此可以推测,虽然“老+姓”的格式出现在唐代的文献里,但它的最初产生可能在比唐代更早的时代。唐以后,这一格式一直沿用下来。例如:   (3)老戴,忘其名,吴郡昆山人。(元?夏文彦《图绘宝鉴》)   (4)老孙这双眼睛,不管那里,一抹都见,却怎么走得这得溜撒?(《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5)到家多上复你列位娘,我这里使老冯拿帖儿请去,好歹明日都要光将走走。(《金瓶梅》第十五回)   (6)那老冯,老行货子,啻啻磕磕的,独自在那里,我又不放心。(《金瓶梅》第二十回)   (7)(贾蔷)想道:金荣贾瑞一干人,都是薛大叔的相知,向日我又与薛大叔相好,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和气?(《红楼梦》第九回)   (8)今世友每相狎,多呼其姓加以老字,亦有本。白乐天诗‘每被老元偷格律’,谓微之。(清?梁章矩《称谓录》)   (9)呼一切苦力工人曰老某,以姓呼,如姓李则呼老李,或尊之曰李师。……呼普通工人老某,姓张则曰老张,姓王则曰老王。(清末民初?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人之称谓》)   通过对这一称谓格式的历时追溯,我们可以理出这一格式的发展脉络。“老+姓”这一称谓格式中的语素“老”起初有“年纪大”的涵义,如例(2)、(5)、(6)。后来年纪不大的人也可以用这一称呼,如例(8)、(9)。现代汉语中,中小学生、年轻的夫妇、好友之间使用这一格式来称呼彼此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一格式里的“老”已经由实义语素完全虚化为词缀了。但是“老+姓”仍然经常被用来称呼中老年人,即使称呼年轻人,也常常带着一些实义语素“老”的语义特征。例如:   (10)老郭其实并不老,还不到30岁,但是他人长得老,做事情又特别认真,所以朋友们喜欢叫他“老郭”。(陈灼《桥梁――实用中级汉语教程》上册)   例(10)中,“老郭”这个称谓用来称呼年轻人,虽然不带有“年龄大”的语义特征,但有“长得老”“做事认真老练”这两个语义特征。实词虚化是一个过程。储泽祥、谢晓明(2002)在研究实词虚化这一语法化现象的过程中,提出“语义俯瞰”(meaning constraint)理论:汉语实词虚化的源词是意义实在的实词,虚化成虚词(新词)后,源词意义往往仍控制或影响新词意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