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复仇心理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复仇心理
摘 要: 《呼啸山庄》是一部诗化的小说,小说中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另一条是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行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行为使他被公认为一个心理扭曲的魔鬼,他的复仇行为源于他压抑的心理。本文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压抑论剖析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进而了解他那些疯狂的报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复仇行为 复仇心理 压抑论动机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迷人诡异的哥特式风格,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爱恨交加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如痴如醉。复仇和争夺继承权是《呼啸山庄》的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恶棍英雄”――希思克利夫的一系列复仇行为体现出来的,在作品中,他被描述得犹如一个具有特殊的病态心理和人格扭曲的魔鬼,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论著中所提到的某些精神病人有着相似之处。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的压抑论,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这个魔鬼的内心世界,并得出这些行为的动机。
一、“被压抑”塑造了复仇心理
希思克利夫是呼啸山庄的主人老肖恩从街上捡到的一个孤儿,他一到山庄就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肖恩夫人恨不得把他踢到大门去”,肖恩的孩子也不喜欢他,“两个孩子坚决不让他上床跟他们一起睡觉,甚至也不让他睡到他们房里”;女管家耐莉在心理上同样不接受这个野孩子,她经常“把他放在楼梯平台上,心里巴不得他明天不知去向”。一个弃儿,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温饱,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就决定了希思克利夫在心理上饱受压抑。
在呼啸山庄里,只有老肖恩疼爱希思克利夫,并且甚过他的儿子和女儿,这引起了亨德利的仇恨。有一次,老肖恩在集市上买来一对马,希思克利夫挑走了最漂亮的一匹,没多久马就跛了,于是他要亨德利换马给他,并威胁如果不换就把亨德利这个星期打他的次数告诉父亲。亨德利却丝毫不受他的威胁,还向他扔秤砣。秤砣正中希思克利夫的胸口,亨德利知道自己闯祸了,便咒骂着把马给了希思克利夫,同时还打了他一拳。希思克利夫的童年是在亨德利的欺辱之下度过的,这是他在童年时期受到的压抑。三年之后,老肖恩去世,在外地读书的亨德利回到山庄继承财产,成为山庄的主人。残酷的亨德利把希思克利夫贬为奴仆,动不动就鞭打他,剥夺他学习权利,使他在无知、野蛮中堕落,并千方百计破坏他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少年时期的希思克利夫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和知识的熏陶,这是他在少年时期所受到的压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每当受到来自心底的无法忍受的冲动威胁时,就通过压抑这些冲动保护自己。这些压抑最终都会爆发,就像希思克利夫曾发过的誓言一样:“我不在乎得等多久,只要最后能报上仇就行,但愿他别在我报仇之前死掉。”
希思克利夫的压抑还来自他的最爱凯瑟琳。在呼啸山庄中,让希思克利夫感到温暖的除了老肖恩给他的父爱之外,就是凯瑟琳与他青梅竹马的感情。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他对她的爱是源自内心最底层的、最原始的爱。弗洛伊德在《本能及其变化》中提到:“爱,源于自我。”“它起初是自恋的,然后指向对象,这一对象被引入扩展的自我之中,它将该对象作为快乐之源,表现出趋于对象的动机力量。”希思克利夫的爱来自他本身,他把凯瑟琳当做快乐的源泉,甚至希望凯瑟琳能与他结婚。可是后来,凯瑟琳喜欢上画眉田庄的主人――埃德加?林墩,并且答应他的求婚。面对幻想的破灭,希思克利夫默默承受着爱人的背叛,而这种承受导致了他心理上的压抑。弗洛伊德曾指出:“用情爱替代了施虐倾向,正是对所爱的人的仇视本能导致了压抑。压抑的初期与后期往往有不同的结果。起初压抑是全然成功的,观念内容被拒绝,情感也消失了,作为替代形式,自我出现变化,意识成分明显增加。”三年后,希思克利夫就是用“爱”折磨凯瑟琳,这时的“爱”已经不是纯粹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而是充满了恨的报复行为。另外,希思克利夫的压抑还来源于自卑和对埃德加的嫉妒。凯瑟琳曾比喻他们一个是“荒山起伏的产煤区”,一个是“美丽肥沃的山谷”,这样的比喻让希思克利夫痛苦不堪,自卑与妒忌,产生了复仇心理。在潜意识中,他已经把埃德加当做最憎恨的人,因此对他的报复是最疯狂的。
如果把小说前半部分的希思克利夫比喻成魔鬼式的情人,那么后半部分的他则是一个外表酷似长辈而内心却阴险狡诈的魔鬼。心理分析理论中的“压抑”、“转移”和“升华”在小说后半部分得到体现,希思克利夫的压抑已经经历了“原始压抑”,上升为心理的“固有压抑”。他报复了所有人,但从未因此得到释放和解脱,他把所有的对压抑的抵抗转移到了下一代的身上,这是压抑在潜意识里面所导致的无意识的行为。
二、复仇心理造就了报复行为
三年之后的希思克利夫致富回到了呼啸山庄,他回来的目的就是报复。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有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