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比较研究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比较研究
摘 要:以中日两国通用个体量词“个”与“??”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语源、形态等方面的异同。“个”与“??”在事物的认知意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构词以及各自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个”与“??” 语源 词法 形态 语义
一、引言
汉语在形态上属于孤立语,日语属黏着语;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日语的基本语序是“SOV”。由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量词的认识上也具有共性,因此开展中日两国量词的对比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关于量词汉日对比的研究应首推《日?A?I?Zの数?~の?C能》(渡边实,1953),该书中提到了汉日量词各自的属性、功能等内容。国内的研究中,崔??以中日两国小学国语教材中的量词为考察对象,在系统调查后写成《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量词》(1989);陈绂的《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1999),突破性地将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导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肖蓉(2007)从个体量词入手,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汉日个体量词的异同。
汉日量词的整体对比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个体量词的单独对比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故本文希望通过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深化汉日量词的整体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辞典调查与语料库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辞典选用了《现代汉语八百词》《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等,语料库选用了CCL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的语源
(一)汉语量词“个”的语源
游汝杰(1985)提出汉语中几乎所有量词的语源都是可考的,唯“个”字不可考。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的本义为“竹的枝干部分”,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量词的用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的本义是住房名,继而出现了其他用法。
颜师古注《汉书》:“个读曰?w。?w,枚也。”《说文段注》:“‘?w’或作‘个’,半竹也。”段玉裁等人认为“个”与“?w”是古今字,本义是“竹的枝干部分”,后用来称量竹竿;而最早出现“个”的传世文献《礼记?月令》中记载着:“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肖蓉(2007)指出“青阳+左+个”这一表达方式与先秦时期的典型句式“名词+数词+量词”尤为相似。“个”的语义得到扩展之后,出现了称量竹竿的用法。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第二种观点(即“个”的本义为住房名)更具说服力。汉语量词“个”发展至今,使用范围已经极其广泛。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收录名词439个,其中能与“个”搭配的名词有159个。
(二)日语量词“??”的语源
日语词汇根据其由来可分成三类,分别为:汉语词、和语词以及外来语。日语量词“??”属于汉语词的借词。东晋南北朝战乱之后,中国人在移居日本时带去了大量的汉文书籍。而当时的日本由大和朝廷统一,正在大力推广汉字的使用,据说“??”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中国直接传去日本的。据《宋书》《南史》记载,公元478年倭王武上书刘宋顺帝的表文便是由华丽的骄体文书写而成的。洪诚(1963)指出从古至今“个”有三种书写形式――“个、??、?w”,“??”本义为“偏”,产生于汉末,最早出现在郑玄《仪礼注》中。《字汇?人部》中也有“??,与?w同。”至于当时传入日本后,最终选择了“??”作为日语量词,而不是“个”或“?w”,是因为当时“??”的使用范围最广的缘故。
三、汉日量词“个”与“??”的特征比较
(一)汉日量词“个”与“??”的词法特征比较
汉语量词“个”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汉语量词“个”可以与指示代词“这、那、每、各”等组合成“指量词”。
(1)原来你也是这个道理!(钱钟书《围城》)
(2)我倒不记得你那天是什么样子,没有留下印象,不过那个日子当然记得的。(同上)
(3)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同上)
(4)这些记载从各个方面,各种事实来证明方豚翁的高人一等。(同上)
日语中则一般采用连体词“この、その、あの”来对应汉语中的指量词。例如:
(5)それでなければこの???}をここで切り上げて下さい。
(若不然,这个问题就在此打住好了。)(夏目漱石《心》,林少华译)
(6)?lの墓へ参りに行ったか、妻がその人の名を言いましたか。
(妻说我给谁扫墓?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了么?)(同上)
(7)すると己もお前より先にあの世へ行かなくっちゃならない事になるね。
(那么,我也势必先比你到那个世上去!)(同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