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神经内科随笔.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神经内科随笔(1)-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第22条军规” “在军队中要想不上战场只有让医生证明你疯了,要让医生诊断你必须提出申请,而提这种 申请意味着你怕死,也就是你没疯。” --《Catch-22》 “Catch-22”这一著名的”悖论“在医学中无处不在,经常让医生里外不是人,此处仅以神 经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例和各位战友“浅论”一下。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科疾病中相对常见的疾病,若严格按照医学流程,其治疗应 该在诊断明确之后实施,但实际情况是等诊断能够明确时最佳治疗时机已过,部分病人可能 已不需要治疗,这就是一个与“Catch-22”相似的“悖论”。 众所周知,GBS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四肢无力,伴或不伴感觉障碍、构音不清、 吞咽困难或视物成双,此时对GBS确诊有直接决定意义的诸多检查,包括脑脊液蛋白-细胞 分离或肌电图都可能没有任何提示意义。 医生面临的问题来了,是等待诊断证据还是按拟诊给予治疗方案。大多数医生应该不会机械 到等2周后所有指标都明显指向GBS时才会给予相应的治疗,都会积极地按拟诊给予治疗方 案。“Catch-22”的死循环似乎就此轻易打破,然而,如果医生在诊断时如果有所偏差或在 治疗中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家属或社会舆论是否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呢?恐怕就未 必了,很多人就会跳出来叫嚣,连诊断都不肯定就直接上了治疗,医生还有没有医德? 疾病是纷繁复杂的,它与经典的“科学”并非同义词,对于人类而言,医生对疾病的了解一 直是在不确定中遵循些许理性,不可能达到“庙算无遗”的迷信境界。因此误诊是肯定存在 的,急性期的GBS会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高颈段脊髓炎、脑干脑炎、后循环脑梗塞甚至重 症肌无力相混淆,而病人的重症又会限制一些排除性检查的进行,因此要在 GBS早期100% 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 让我们回到决策的另一极,那就是等一周后病人的具有诊断提示性的检查(脑脊液和肌电图) 有了提示性的结果,再对病人实施相应治疗。此时医生又会面临更严峻的问题,从专业角度 而言,GBS是越早治疗越好,治疗延持会造成病期延长和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增高; 而从家属方面而言,他们会认为病人病情日益恶化而医生无动于衷,由此使得医生面临巨大 的压力。 如何突破这一“悖论”,除了医生加强专业技术修养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和舆论导向必需清 楚地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予医生一定变通的空间,对一些与责任无关的意外事 件多些宽容,毕竟“治病”不像修机器那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在 GBS治疗中的 “Catch-22”这一死循环。 末了,环顾一下现下的医疗环境,方才落笔的豪情顿失,希望归希望,现实是现实,也许我 们这些从医者还得在这条或明或暗的不归路上走完一生的时间。 第二讲 神经内科随笔(2)-将左膀(经验医学)和右臂(循证医学)练就“双手互搏”神 技的梦想 “周伯通兴致勃勃,一等郭靖喘息已定,当即将双手互搏的功夫教他。这门本事可比空明拳 又难了几分。” ――《射雕英雄传十七回》 双手互搏是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克敌神功,周伯通可以左手打空明拳,右手打全真派掌法,应 用自如,天下无敌。作为神经科医生,循证医学和经验医学是我们诊治病人的左膀右臂,如 何能够将两者优化整合,灵活应用,就是我们在医学世界里追求的“双手互搏”神技,可达 到不伤自己和病人,只伤疾病!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大概也只 能停留在丁香园的纸上谈兵了! 经验医学伴随了医学发展的整个历程,功不可没,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问题是缺 乏全局观和整体论,不容易传授,也不容易推广,不符合近代西方科学的精髓。但经验医学 的灵活性和注重个体化是其永远存在的理由和根源,也是循证医学的原生态和革新动力。 循证医学的出现无疑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但一直被人诟病不断。首先,循证医学试 图寻找普遍规律,从而将证据应用于个体,但它违反“每个病人都不一样”这一绝对真理的 先天不足注定使它饱受争议。根据循证医学制定的指南被嘲笑为“菜单式医疗”,即忽略个 体的特殊性,都采用同量同质治疗,既机械死板又抹杀创新医疗。比如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 防,现在循证医学都推荐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但不同的TOAST分型难道治疗都是一样的 么?现有证据仅能表明心源栓塞型的二级预防不同于其他型,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 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的二级预防难道都全一样么? 其次,循证医学的证据需要来源于大规模的临床调查或试验,多发病还好,但少见病病人数 量少,很难组织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由此不太可能获得循证医学证据,还是得以经验医学为 主(现在循证医学也在不断使用延伸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