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PAGE
1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7·宜宾期末)下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
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解析:推恩令的施行有利于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2.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独立性
答案:A
3.(2017·如皋期末)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可见唐朝( )
A.门下省权力最大 B.尚书省权力最小
C.皇帝不参与决策 D.注重事前的监督
解析:三省分工合作体制,尤其门下省的审核监督职能,可以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可见注重事前的监督,故D项正确。
答案:D
4.“eq \x( )eq \x(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eq \x( )eq \x( ),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eq \x( )eq \x( )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行省
解析:由材料信息“宰相之府”可排除D项,由“临百司、统万机”“其事权不可不专”可知该机构权力很大,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应为元朝时所设的中书省。
答案:A
5.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释褐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
B.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参加考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答案: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解析:第(1)题,迁移汉初“郡国并存”的知识指出“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后果”从导致“王国”问题出现的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分其子弟”“国除为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等归纳“措施”;第二小问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意义”。
答案:(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的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基础巩固
1.西汉时期,刘邦为巩固其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封国与郡县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解析:西汉初期,为巩固刘姓天下,刘邦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同姓子弟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制。
答案:B
2.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王国的实力,实行“推恩令”,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3.(2017·厦门期末)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
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
解析: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分工负责,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一课长恨歌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呼唤生命教育课件粤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三课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离别其一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课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下能力提升一长恨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下能力提升三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离别其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下能力提升二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阿Q正传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