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docVIP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31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2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被证明是一种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2~81岁,平均(68.21±10.65)岁,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病诊断及分级标准,其中高血压Ⅰ级46例,Ⅱ级34例,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瓣膜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将80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比例、高血压分级、血脂、血糖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   (岁)性别   (男/女)吸烟   (例)分级   (Ⅰ/Ⅱ级)甘油三酯   (mmol/L)胆固醇   (mmol/L)空腹血糖   (mmol/L)观察组4067.34±12.1323/171324/162.38±0.485.39±1.075.98±1.13对照组4066.45±11.7420/201222/182.41±0.525.61±0.985.66±0.92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2.5mg口服,1次/天,服用14天后血压仍140/90mmHg时,予增加剂量至5.0mg口服,1次/天,28天后降压仍达到上述水平者予以剔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北京嘉林制药有限公司)20mg口服,1次/天,6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避免应用能影响血压和血脂的其他药物。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由同一护士用汞柱袖带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取连续测量三次坐位血压的平均值。两组患者均采用Siemens ACUSON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IMT,探头频率选择10.0MHz,患者平卧,颈部侧伸45°,自颈动脉起始处进行纵向扫查,依次对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进行扫查,了解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IMT及是否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信息。于颈总动脉膨大近端1cm处(颈总动脉长轴第一条线状较高回声前缘至第二条线状较高回声前缘的垂直距离)测量IMT,双侧共测量6点,取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_C、HDL_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_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x-±s,mmol/L)   组别TCTGLDL_CHDL_C观察组治疗前5.39±1.072.38±0.482.97±1.021.14±0.31n=40治疗后?3.98±0.72*#?1.69±0.37*#?1.59±0.48*#1.26±0.32对照组治疗前5.31±1.182.41±0.522.85±0.881.15±0.35n=40治疗后4.97±1.022.11±0.372.59±0.791.19±0.42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颈动脉IMT水平的变化(x-±s)   组别SBP(mmHg)DBP(mmHg)IMT(mm)观察组治疗前156.74±10.2292.46±6.220.98±0.09n=40治疗后130.34±4.86*#80.34±3.48*#0.75±0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