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耳生理(2)-阻抗匹配作用 鼓膜、听骨链和镫骨底板组成一个活塞样运动结构,听骨链类似于杠杆作用。 鼓膜和底板的有效比值为55/3.2=17,相当于增加声压24.6dB。 锤骨柄与砧骨长突的长度比为1.3:1。 中耳变压作用总的有效比值为17x1.3=22.1,相当于增加声压约27dB。 中耳生理(3)-阻抗匹配作用 鼓膜对1KHz左右的声音的有效振动面积最大,随着声音频率的增加,鼓膜有效振动面积逐渐减小。听骨链杠杆作用的有效比例也随鼓膜有效比例的变化而改变。 其它影响中耳能量传递的因素还包括中耳的弹性劲度因素(Elastic stiffness)、质量因素(Mass)、摩擦因素(Friction)以及中耳腔共振作用(Acoustic resonances)等。 中耳生理(4)-阻抗匹配作用 弹性劲度因素主要影响低频声的匹配传导;质量因素主要影响高频声的传导;中耳腔的共振作用主要对2-4kHz附近声音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1KHz左右的声音影响最小。 镫骨底板的运动,对低于2KHz的声音,可以在130dBSPL强度以内保持良好的线形关系;对高于2KHz的声音,可以在140-150dBSPL强度以内保持良好线形关系。 中耳生理(5)-两窗的作用 作用于圆窗上的声压要远小于作用于前庭窗上的声压。 两窗的声波相位(Phase)差异,使得作用于两窗上的声音振动不至于相互抵消。 如圆窗固定,即使前庭窗保持活动,亦不能推动外淋巴振动。如鼓膜大穿孔,声音到达两窗的相位基本一致,从而两窗的作用相互抵消,加大听力损失。两窗的抵消作用可产生约15dB的听力损失。 中耳生理(6)-中耳内肌的作用 中耳内有两块肌肉,即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均为横纹肌,分别受三叉神经运动支和面神经镫骨肌支支配。 中耳肌的收缩使频率小于1-2KHz的声音的传导降低。 有一定防止噪声性内耳损伤作用;限制低频声强的输出,类似于自动增益控制作用;改变中耳的频响,使中耳频响曲线变得平缓;减小低频声对高频声的掩蔽作用。 中耳生理(7)-咽鼓管的作用 咽鼓管随吞咽、打哈欠等动作,通过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及咽鼓管咽肌的协调作用而开放,使鼓室腔与鼻咽腔相交通,维持中耳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平衡。 通过粘膜上皮纤毛的运动,推动粘液毯由鼓室向鼻咽部运动,起着排液清除功能。 咽鼓管发生病变,则可使中耳腔成为负压,甚至液体渗出,引起渗出性中耳炎。 防止逆行性感染;阻声和消声作用。 中耳生理(8)-中耳病变对听力的影响 鼓膜中央性穿孔,听力损失大约10-30dB。 鼓膜大穿孔伴听骨链完全中断时,听力损失约45dB。 听骨链中断,但鼓膜保持完整时,听力损失约为50-60dB。 再 见! * 听觉生理是听力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视觉帮助我们从空间上获取信息,听觉帮助我们从时间上快速检测大量信息,分别对形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的提取各展所长。 * * 听觉的第一层次是指对声音的感知,即对声音的接收能力,这种能力先天就有。 听觉的第二层次是指对声音的认知,是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经过各级听觉核团的加工处理以及听觉中枢水平的综合作用,在理解记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参与下完成的,因此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 * 预警作用:收听自然界或环境发出的声音,防御外来侵袭、躲避危险; 收听同伴或同类发出的声音,传达发怒、喜欢、危险、警告等信息; 收听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思维和复杂信息; 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仿生学、人工智能、语音信息处理。 * 听觉过程包括: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声音的空气传导过程: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 第三种骨传导方式:骨鼓径路传导--声波引起颅骨振动,遂使下颌骨小头或外耳道骨壁振动,引起外耳道内、鼓室内及四周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振动,传入内耳。此骨导路径可能在人听取自身的说话声方面居于特殊地位。 移动式骨导--又称惰性骨导。由于淋巴液的惰性,在每个振动周期中,淋巴液的位移稍落后于耳蜗骨壁。耳蜗骨壁向上位移时,园窗膜向外突出,耳蜗骨壁向下位移时,镫骨足板向外移位。听骨链的惰性也参与了类似的作用,当颅骨移动时,整个听骨链的位移稍落后于耳蜗骨壁的位移。 园窗的活动度大于卵园窗5倍。前庭阶与鼓阶的容量之比为5:3。 压缩式骨导--声波密相时,被压缩的骨壁促使半规管内的外淋巴被挤入容量较大的前庭阶,再流入容量较小的鼓阶,而园窗膜的活动度大于镫骨足板,故基底膜向下位移。 * 外耳集音增加 5-10分贝,外耳道共振增加 10-20分贝。 障碍效应-Baffle effect-头颅可通过对声波的反射作用而产生声压增益效应。反射波在头的声源侧集聚而产生更强的声场,该现象称障碍效应。 阴影效应-Shadow 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