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初中校本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docVIP

开发初中校本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发初中校本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

开发初中校本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理念与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对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欠缺,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尝试性地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对初中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教会学生做人;开发智育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关键词:初中;校本课程;德育;智育;体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1-0008-04      一、初中生需要校本课程的关怀      校本课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学校特色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由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全面创新的过程。   初中生正值13~15岁,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少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小学)和青年期(高中)之间的过渡期;是思想上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成熟性和盲目性错综交叉时期;是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发育开始成熟的身体发展的高峰期;是心理发展上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是性意识的神秘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对初中生的教育,仅靠国家和地方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需要校本课程的关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学校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使其德、智、体得到和谐发展。      二、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教会学生做人      当前,我国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诚实,不勤劳俭朴,抗挫折心理能力差,不孝敬父母,缺乏公平和正义感,集体观念淡漠。针对这些问题,校本课程开发要在继承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为重点,增强德育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应突显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统一,促进团结;建功立业,为国争光;赤子之心,情系祖国。   1.反抗侵略,保卫祖国。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反抗侵略,保卫祖国,已成为光荣的传统。从文天祥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千古豪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从邓世昌驾军舰撞敌舰为国捐躯,到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献出宝贵生命,无一不是出自对祖国的忠诚。他们在国家、民族存亡系于一旦的危急时刻,纵身投入斗争的急流,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持民族气节。   2.维护统一,促进团结。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世界的目光便投向了与大陆隔海遥望的宝岛――台湾。16世纪中期以后,欧洲殖民主义列强扩张的魔爪伸向中国,台湾成为他们首先要霸占的目标。1662年,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然而“我君可欺,我民不可欺”爱国将领刘永福愤然而起,顺应民意,领导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以来,由于人为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尚未统一。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卓越构想,给两岸统一大业带来了希望,统一是历史所趋,反分裂、反台独是人心所向。   3.建功立业,为国争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百年屈辱史使爱国先驱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之所以受欺侮,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落后外,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落后使中国被动挨打。清末与林则徐同属“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发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第一声呼唤。无论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冯如为祖国制造飞机,徐悲鸿扬名巴黎,还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王进喜一心为祖国采石油,都体现了建功立业,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石油工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拿下大庆油田,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