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YPERLINK /view/eeb23f02de80d4d8d15a4fe7.html \t _blank 心灵感应: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
(转自百度文库)
两天前的晚上,一个噩梦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梦中我一度泪流满面,并发出了呐喊:“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可怕!” 约一分钟后,尚在睡梦中的女友发出了“啊”的一声。显然,她是被噩梦给缠住了。 我赶紧将她摇醒,问她梦到了什么。结果发现,我们两人的梦展现了同样的含义。 这就是一种心灵感应吧。这种感应,在我们刚认识不久时就开始了。那时我们还不曾谋面,并且身处两地,只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聊过天,一天早上,她从一个可怕的噩梦中惊醒,随即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不能入睡了,我则是在快醒来时做了一个梦。 当天中午,我们聊到了各自的梦,发现我们的梦境丝丝入扣,我的心仿佛是跨越了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捕捉到了她的不安感。我们两人做梦的时间也是紧密相连,她是6点半时醒来的,而我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个梦,还不到7点钟。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数年前,可能会引起我的震惊,但现在不会了,因我从2006年到现在已做过很多个有心灵感应的梦。 第一次比较清晰的这种梦是2006年4月。也是在一个早上,我打开电子邮箱,收到了许久没联系过的初恋女友的电子邮件。她的电子邮件向来简单,看着她的寥寥数语,我有一种奇特的熟悉感,好像邮件中的句子我早读过似的,随即我想起,昨天晚上我梦到过她。 5月,我们简单见过一次,然后再次断了联系。 到了10月,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也是我在晚上梦见她,第二天早上打开电子邮箱便看到了她的邮件。 不过,我们再次断了联系。 2006年底,又发生了一些事情,过去的感情经历都被挖出来了一遍,仿佛过去12年的人生又重新经历了一次,这让我感到很痛苦。于是,我决定借一个简单的仪式与过去的所有感情纠葛告别。 仪式很简单,就是准备两个酒杯和一个盆子。一杯酒是给自己的,另一杯酒是给前女友的。先斟满两杯酒,想象她就在我眼前,然后回忆从相识到分手的每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等回忆结束后,我将属于她的那杯酒倒在盆中,将属于我自己的那杯酒喝下。 做这个仪式的日期是2007年1月1日。仪式很简单,但很有用。以前,每当孤独在夜晚中袭来时,我会忍不住思念以前爱过的女子,那样就不会那么孤独了。但是,做了这个仪式后,我就不能再思念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了,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墙一般的力量挡在了中间。 1月5日晚,我做了一个印象很深的梦,梦见了我一个高中女同学。我们是好朋友,但这是我唯一一次梦见她。6日早上醒来后,我稍有些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梦见她。 但6日晚上,正在公交车上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初恋女友从几千公里以外打来的。接到她电话的那一瞬间,我浑身犹如雷击。 不过,我被震动不是因为接到她的电话有多激动,而是在这一瞬间,我彻底相信了心灵的存在。
?
心灵交流的方式还不为科学所知。
?
心灵感应常见于亲密关系 我先是明白了5日晚的梦,知道梦见高中女同学,其实就是梦见她,因为我是通过那个同学认识她的。 接着我记起了4月和10月的梦,我明白这三次梦都一样,都是我在睡梦中感应到了她对我的思念。 原来这就是心灵感应,原来心灵感应确实存在。这三次梦发生时,两次她是在数千公里之外,一次则是在数万公里之外,心与心的感应的确是可以超越空间的。 以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我一直对传统心理学中所奉行的“科学主义”有些不解。因为,主流的科学主义的标准是“简单可重复并可量化”,但这主要是从经典物理学中发展出来的,这适合心理学吗?我认为这是将经典物理学中的所谓科学标准强加在心理学上,会阻碍心理学的发展。 可以说,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赞成科学心理学的。但是,这种不赞成,主要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只有在这一瞬间,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验到了心灵的存在,从而在这一瞬间完成了从科学主义到心灵主义的转变。 一旦真的相信了心灵的存在后,我的心自然便敏感了很多,此后在我身上频频地发生过一些心灵感应事件。 心灵感应在亲密关系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它的进行。 许多人发现,许多同卵双胞胎之间会有很强的心灵感应,一个人如果产生了什么感受,另一个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感应到。 还有研究发现,新生儿普遍能感应到妈妈的情绪变化。譬如,有经验的妈妈知道,当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时,做妈妈的应该自省一下。她们会发现此时也处于烦躁中,如果做妈妈的想办法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小家伙们会自动不哭闹了。 这只是婴儿对妈妈的心灵感应的一个小例子而已,其实,因为婴儿的心灵是纯净的,还没有被污染,婴儿的心灵感应的能力是惊人的,细心的人很容易会发现这一点。 并且,孩子对妈妈的心灵感应能力会一直保留下来,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VIP
- 2023《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微党课精品课件.ppt VIP
-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生态系统课件课件.ppt VIP
- 《西方艺术鉴赏》课件.ppt VIP
- 成人肠造口护理-2019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上海市绿色社区创建状况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pdf VIP
- 第一现场震撼世界的不朽影像黑镜头精选珍藏本 阿夏 285页.pdf VIP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1.pptx
- 2024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5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