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九江市一中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九江市一中周明学;2013、9、24。
背景知识:
1、阅读页90“历史纵横”、页91第一段,回答:什么是农奴制?农奴地位如何?
是庄园制度下奴役依附农民的剥削制度。
典型的农奴制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农奴制,学术界看法不一。民主改革前,中国少数民族中约有400万人生活在农奴制下。最为典型的是西藏的农奴制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中国西藏地区,于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时,彻底消灭了农奴制。
农奴世代耕种庄园的份地,但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农奴在庄园自用地上,无偿劳动(劳役地租);在份地上劳动,要缴纳实物地租。
农奴不同于奴隶,可以结婚,拥有自己的家庭,其生命得到保障,主人不能随便将其杀害,但可以买卖、转让、交换或赠送他人。农奴有少量财产(劳动工具和牲畜),但没有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永远不能离开主人,不能自由结婚,不能自由择业,不能自由迁徙。
总之,农奴有生命保障、有少量财产,但无土地、无人身自由(“两有”“两无”)。
人身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
基于农奴的特点,所以解放农奴就是给土地、给自由。
2、西欧农奴制兴衰历程如何?
形成于10~12世纪,15世纪末,除个别情况外西欧大多数农奴获得了自由,农奴制瓦解。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奴起义的冲击;十字军东征等。
3、俄国农奴制起止时间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16世纪初开始形成,17世纪中叶正式确立,1861年废除。说明了俄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地区。
复习旧课。回答问题:
1、工业革命在政治领域引发了哪几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并举例说明。
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如: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二月革命”,1870年九月革命等。
二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如: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第一国际1864—1876年;第二国际1889—1914年)、巴黎公社革命等。
三是民族解放运动,如: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等。
2、必修部分涉及到俄国农奴制下社会生活和农奴制废除的史实有哪些?
必修1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二目“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也涌现出一批现实主义文学家,如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二目“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列宾1873年完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揭露了农奴制残余的罪恶。
页91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为改革前俄国落后的依据不充分。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一、内部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确立、强化和扩展,导致农奴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确立:17世纪中叶《法律大全》的颁布。
强化: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俄国一个村庄往往由同属于同一个农奴主的农奴组成(赵士国《俄国政体与官制史》页165),将农奴制推广到工业生产领域,强化了农奴制在俄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扩展:18世纪中后期叶卡特琳娜二世,把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赏赐给贵族宠臣,使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把农奴制推广到新征服的地区(乌克兰、波兰等)。她在位34年,是俄国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是俄国的领土扩张,其中包括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必修1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课介绍了罗曼诺夫朝四位“沙皇”,其中彼得一世(1682─1725)、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是仅有的两位“大帝”,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是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末代沙皇。
2、经济上,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