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繁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活繁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羌活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是多种药物必不可少的原料,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优质羌活药材资源逐渐短缺。该文在探讨羌活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后熟处理、分株、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以及土壤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种等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对羌活的研究重点,以期为羌活的人工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羌活;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045-5   Review on the Technology of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for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Huang Zuoxi1 et al.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 641112,China)   Abstract: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i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s a variety of essential raw materials for drugs, its high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resources reduce gradually because of excessive digg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pag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eed after-ripening treatment,ramet,tissue culture,and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oil preparation,sowing,field management,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harvesting and seed preservation,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Key words: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Propagation technology;Cultivation technology;Research progress   1 引言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伞形科、羌活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1]。它是中、藏、羌医药体系中的常用药材,以其根状茎和根入药。以羌活为原料的中成药不少于200多种,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等症[2],?F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确切疗效[3]。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野生羌活的大量采挖,羌活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因此,加强对羌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羌活的种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其濒危诱因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4,5],而对其繁殖、栽培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加强对羌活的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是满足市场要求、缓解供需矛盾和保证药材质量,以及保护野生物种资源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羌活的繁殖、栽培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为羌活的繁殖、栽培生产提供参考。   2 羌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   2.1 形态特征 羌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60~120cm。地下有块状或长圆柱状的根状茎和根,褐色,有浓郁芳香气味;节间很短,且长短不等,整体呈蚕形者称“蚕羌”,节间较长似竹节状者称“竹节羌”,节间膨大者称“大头羌”,环节不明显又细长的称为“条羌”。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外表淡紫色,具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