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2 第一章(上)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VIP

char2 第一章(上)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r2 第一章(上)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和实践观 世界的辩证图景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010/3)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2)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 哲学“PHILOSOPHY”从古希腊文而来,即“爱智慧”的意思。“哲”在中文中也是聪明的意思。哲学最初没有明确的对象,它是一切学问之母。 后来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各门科学才逐步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 在哲学中还保留的内容是什么呢?各门科学都是关于世界的每一个部分或方面的学问,而关于世界的整体的学问不可能放入哪一门学问中,只有留在哲学中,这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通常包括:   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人生观 等领域。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0028/3) (11029/3) —— 恩格斯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精神是世界两大类最根本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它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基本线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发现这是哲学家们的争论所围绕的基本问题。一直到近代,这种认识才被突出。 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必然导致思维方法和逻辑的错误,从而导致观点和结论的错误。   古代朴素唯物论: 泰勒斯(624—547B.C.):“水是万物的始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 (比较: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篇》)    阿拉克西曼德:“不定形者”是万物的始基。   阿拉克西米尼:“无限的空气”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540—480B.C.):“火”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德谟克里特(460—370B.C.):“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这样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思想。   后来形成“气”与“理”之争。    古代唯心论:   毕达哥拉斯(580—500B.C.):万物都是“数”。            柏拉图(427—347BC):“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摹仿或阴影。各种事物都有自己追求的目的即理念,万物都共同追求的理念是“善”。人死以后灵魂不死,可以“灵魂转世”。还有认识论上的“回忆说”。建立了古代最庞大的唯心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 (384—322B.C.): 事物都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质料是消极被动的,形式是能动的,质料因得一定的形式而成为一定的事物。 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动摇。 古代怀疑论:    由于人们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使人们对人类能否认识世界的本原产生怀疑,产生了早期的怀疑论哲学。   高尔吉亚(公元前五世纪)怀疑论三命题:    “无物存在”;     “即使有物也不可认识”;     “即使可认识也不可传达”。    皮浪(360—272B.C.): “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所以最好是“不动心”,反映了他对奴隶社会末期天下大乱不满的奴隶主贵族情绪。古代怀疑论的典型代表。  中世纪(约5—15世纪)经院哲学:  问题:“共相”是什么?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采取了隐蔽的形式,被局限在宗教神学的范围内发展。 近代哲学:  笛卡尔(1596—1650):“我思故我在”  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  洛克(1632—1704):主张“白板说”,建立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体系。   贝克莱(1684—175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中国古代主观唯心论的代表。 (比较:陆九渊(宋代):“宇宙即是吾心,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