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节-长春中医药大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节-长春中医药大学

PAGE PAGE 24 第十八章 收涩药 一、概念: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用于各种滑脱不禁证候的药物,称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二、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为多酸涩。因而具有收敛作用。 三、作用及适应证: 1.固表止汗:自汗、盗汗。 2.敛肺止咳:肺虚久咳。 3.涩肠止泻:久泻久痢 4.固精缩尿止带: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 四、配伍规律: 本类药物为治标之品,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因的不同,随证选用治本之品。 1.气虚自汗:补气药(黄芪、白术)。 2.阴虚盗汗:补阴药。 3.脾肾阳虚之久泻、五更泄:温补脾肾药(补骨脂、吴茱萸)。 4.肾虚遗精、遗尿:补肾药。 5.崩漏:补肝肾固冲任药。 6.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补肺肾纳气药。 五、分类: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六、使用注意: 表邪未解、内有湿滞及郁热未清者忌用,以免闭门留寇。 七、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含大量鞣质。鞣质味涩,是收敛作用的主要成分。由于它与粘膜接触后,能与组织蛋白结合,并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有毒物质对肠粘膜的激惹而止泻。若粘膜与创伤面接触,则与血液凝固,堵塞出血口而奏止血作用;可与蛋白质形成保护膜,覆盖患部;对分泌细胞亦有同样作用,可使其干燥。此外,尚有抑菌、消炎、防腐、吸收肠内有毒物质等作用。 第一节 止 汗 药 作用及适应证: 固表止汗:自汗、盗汗。 ▲ 麻 黄 根 首载于《名医别录》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 敛肺止汗:自汗、盗汗。 ▲ 浮 小 麦 首载于《本草蒙筌》因其硕果干瘪轻浮,易浮在水面上,故名。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未成熟颖果。 炮制:生用或抄用。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经。 【功效应用】 1.敛汗:自汗、盗汗。 2.退虚热:阴虚发热。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归肺与大肠经。 二、作用及适应证: 1、涩肠止泻:久泻久痢。 2、敛肺止咳平喘:肺虚久咳久喘。 ※ 五 味 子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果实五味具有,故名。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陕西、湖北、山西、河南、云南等地。以“北五味子”品质较佳,尤以辽宁产者油性大、紫红色、肉厚、气味浓,品质最佳,故有“辽五味”之称。 炮制:生用。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应用】 1.敛肺滋肾: (1)肺虚久咳 (2)肺肾两虚之虚喘 (3)寒饮喘咳。配伍细辛、干姜、麻黄,(小青龙汤) 2.生津敛汗: (1)津伤口渴及消渴。 (2)自汗、盗汗。 3.涩精止泻: (1)遗精、滑精。 (2)久泻、五更泄。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四神丸) 4.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天王补心丹) ※ 乌 梅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梅之果实,因熏成乌黑色,故名。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炮制: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敛肺止咳:肺虚久咳。 常与罂粟壳同用。 2.涩肠止泻:久泻久痢。 3.生津止渴:虚热消渴。 天花粉、麦冬、人参等 近代以本品与生地、山药、山萸肉等同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4.安蛔止痛:蛔厥腹痛、呕吐等 虫得酸则伏,乌梅味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之功。配伍花椒、黄连等。(乌梅丸) 【用法】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乌梅未成熟果实含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齐墩果酸等,种子含苦杏仁甙,尚含脂肪油。成熟的果仁中含氰氢酸。 二.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乌梅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 2.100%乌梅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并可收缩肠壁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结肠炎:乌梅15克,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加适量糖每日1剂当茶饮,25天为1疗程,治疗18例,治愈15例,好转3例。 2.治疗重症恶阻:乌梅20克为主,配以炒苏子,枇杷叶等药,水煎服,日服1剂,治疗重症恶阻46例,全部治愈。 3.治疗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