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旅顺口用感恩之心守护海天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海洋呼唤生态文明。大连市旅顺口区近年来严守生态红线,通过建设海洋牧场、人工增殖放流、加强伏季休渔管理、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区后,旅顺口人更增强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旅顺口,三面环黄、渤两海,海岸线总长158.5公里,海域区划面积2590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越,盛产海参、鲍鱼、海带、裙带菜等海珍品,在建设海洋牧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斑海豹“爱上”虎平岛
7月22日上午,记者一行乘船探访三涧堡街道虎平岛斑海豹繁殖区。
七月流火,但海风中却带着丝丝凉意,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虎平岛就要到了!”大家开始兴奋起来。虎平岛在视线里逐渐清晰,仿佛就在眼前。望向虎平岛,另外两座并排的岛屿映入眼帘,互成犄角之势,它们分别是??牛岛和猪岛。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二郎神赶着他的神兽猪、虎、牛一同过海,途中,猪实在走不动了便卧在海面上,这时老虎就趴下身子想吃掉猪,而牛看出老虎的心思便横在中间与老虎对峙,二郎神怕三个畜生动武惹得天地动荡,于是便施了定身法。久而久之,三只神兽化成三座岛屿矗立在海天之间。
“三个岛,只有咱虎平岛有斑海豹!”虎平岛的“岛主”――大连虎平岛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正文自豪地说。
在接近虎平岛的地方,记者近距离见到了正在海水中活动的斑海豹。它们时而把头探出水面,时而躲在水中,似乎一点也不怕人。
牟正文告诉记者,斑海豹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分布范围较小,对生活海域的水质和食物要求很高。辽东湾是斑海豹在我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从前,由于斑海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过度猎杀的情况严重,致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992年,大连市政府批准建立辽宁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其主要保护对象就是斑海豹及其生态环境,虎平岛就在其中。他承包虎平岛15年没有进行过捕鱼、钓鱼,为的就是“养海”。海洋食物丰富,加上投入大量的石头,良好的海底生态让斑海豹流连忘返。以往,它们只是些过客,如今却把家安在了这里。从2010年开始,虎平岛上再次出现大量斑海豹在此栖息,常居于此的数量近50头,到了冬季繁殖季节,岛上的滩涂到处都是,足有200头……
虎平岛附近海域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整个旅顺口区海洋生态的一个缩影。
旅顺口区海洋渔业局局长董辉介绍说,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旅顺口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道路。近三年,近海渔业捕捞强度零增长,开放式养殖用海占养殖用海总面积9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7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管理规章制度,增强海洋监督执法能力和海洋行政管理能力,伏季休渔秩序井然,海域审批严把红线;完善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及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并定期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区域能力建设,实行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海洋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同时加强了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尤其是对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以及老铁山陈家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和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海岸侵蚀治理与海滩养护项目,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陈家村为大海换上“绿色新装”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滩涂上,绚烂多彩。清凉的海风带来阵阵海鸟欢快的叫声和赶海人满载而归的笑语。
这令人向往的意境,曾是铁山街道陈家村党支部书记远健的儿时记忆。这些年,远健一直在与大海打交道。他深爱这片蓝色的大海,更执着地践行着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发展的理念。让他和陈家村人感到欣慰的是,儿时记忆中的景象正在重现。
陈家村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与老铁山灯塔、黄渤海分界线旅游景区相连,附近无任何工业企业,称得上是个“青山绿水,汪洋碧波”的好地方,加之拥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富含磷矿的土质,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口感更是与众不同。
2014年底,陈家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投放生态鱼礁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远健介绍说,生态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虾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早在我国明朝嘉靖年间,一些渔民已会在海中设置类似装置。
与这些“老古董”相比,陈家村投放的生态鱼礁则不知道“先进”了多少,这些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庞然大物,每个重达将近10吨,适宜投放在几十米深的高流速海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