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镁合金与高玻纤机壳竞合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鋁鎂合金與高玻纖機殼的競合分析 HYPERLINK /comp/researcher.asp?id=484 林國勝 2012/9/19 HYPERLINK /tri/friendlyprint.asp?ID=QSRH6LWT4KRK9LP7UXUGR6B526 \t FRIENDLYPRINT 友善列印  HYPERLINK .tw/dls/?qsrh6lwt4krk9lp7uxugr6b52646e697fd%2db1o63%2d4ac9%2da848%2d7848cf582601f3 下載報告 HYPERLINK /comp/contact.asp?cid=QSRH6LWT4KRK9LP7UXUGR6B526csub=鋁鎂合金與高玻纖機殼的競合分析 意見反映 高玻纖材質機殼強度已接近金屬材質機殼,而價格是金屬機殼的一半,勢必會被走平價取向的Ultrabook-Like所採用。金屬機殼具有散熱性佳的優點,仍然是輕薄機構首選材質,將保持穩定成長;高玻纖機殼挾高度性價比優勢,在未來5年內將快速成長,恐將侵蝕塑膠機殼市場;另外使用量將在2013年超越一體成型Unibody機殼,成為市場上滲透率第二高的機殼材料。金屬機殼為高資本高耗能產業,可成和鴻準技術領先群雄,良率高於同業,成本力十足,在需求大於供給下,寡佔局面將持續。 金屬與高玻纖材質呈現成長,塑膠材質陷入衰退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9 一. 機殼優劣與演進變化 以往主流NB大多採用塑膠機殼,不僅製作簡單、成本較為低廉,也能大玩表面花色,設計出不同款式,滿足消費者對外觀的喜好,是不少廠商所愛用的機殼材料。 這2年因Apple推出的Macbook Air大受到消費者青睞,喜愛輕薄型NB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也使得其他NB廠商開始注重輕薄設計,像是第一代Ultrabook就幾乎採用一體成型(Unibody)的金屬機殼,用以達到Intel設定13吋機種厚度需在18mm以下的標準,可是一體成型工法的技術門檻高,且須使用高資本投資的CNC機台才能完成,造成產能不足且成本高昂,間接使得Ultrabook售價過高,銷售量難以大幅成長。 如何在機構設計追求輕薄的同時,又兼顧機身強度,並且能進一步降低成本,成為機殼材料的首要考量,眾多NB廠商開始找尋替代材料。碳纖維和高強度玻璃纖維皆是廠商嘗試採用的材質,其中碳纖維雖然具有重量最輕的優點,但技術難度太高且成本太高,暫不受業界青睞;高強度玻璃纖維成本低於金屬機殼,又能解決塑膠機殼強度太低的困擾,成為金屬機殼的替代品,開始有Ultrabook-Like產品採用。 其實過去就有在塑膠中加入玻璃纖維來提高機殼的強度跟剛性,但是受限於生產技術的瓶頸,加入玻纖的量僅有10~30%;如果要進一步提高玻纖含量並維持良好的流動性,就必須要用結晶性塑膠材料。但是結晶性材料的處理方式非常困難,造成塑膠機殼為了具備一定程度的剛性,只好增加其機殼厚度,因此採用的一般塑膠機殼NB,厚度介於1.2~1.5mm之間,不僅機殼厚度遠大於金屬機殼,重量也比金屬機殼重約1/3~1/2左右。 現今技術突破,使得高玻纖機殼在重量和厚薄度方面,有不錯的表現,單片厚度最低可做到0.8mm,近似於金屬機殼的0.7mm。重量方面,玻纖機殼與金屬機殼在重量上亦較能被使用者接受,強度也夠做到薄型化。拓墣產業研究所(TRI)認為,金屬機殼與高玻纖機殼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應用,其中以可成、鴻準、神基和巨騰布局較為完整。 表一 各式NB機殼優劣比較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9 TRI預估,2012年熱門的一體成型(Unibody)機殼將達到1,899萬台,成長高達38%,往後也將持續成長;但成本高昂,主要應用仍只侷限在高階機種,因此市場份額佔比將不會擴展。沖壓金屬機殼則為維持穩定的成長,2012年將達到8,562萬台,並且佔比進一步達到4成,整體金屬產量(一體成型+沖壓金屬)更將超越塑膠與玻纖機殼總和,達到52%,金屬機殼首度超越塑膠機殼,成為市場主流。 高玻纖機殼由於良好的性價比,2012年將成長3倍,達到743萬台的規模,而2015年將成長至7,783萬台,成為使用率排名第二的機殼材質。塑膠機殼則會受到金屬機殼與高玻纖機殼擠壓,2012年還有9,072萬台,2015年則會衰退至4,775萬台,佔比由2011年的54%降至2015年的18%,大量被高玻纖機殼取代。 金屬與高玻纖材質呈現成長,塑膠材質陷入衰退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二. 機殼技術分析 (一) 鋁鎂合金機殼 機殼大概可分為金屬材質、塑膠機殼及特殊材質,其中金屬機殼具備高度散熱性、高強硬度、防電磁波、可薄型化且外觀質感佳等特性,使得輕薄機種大多選用金屬機殼。 鋁密度只有鐵的1/3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