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文学去政治化及其叙述策略.docVIP

新时期初文学去政治化及其叙述策略.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初文学去政治化及其叙述策略

新时期初文学去政治化及其叙述策略   关键词: 新时期;去政治化;艺术特征;叙述策略   摘 要: 新时期初的文论界通过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对“工具论”、“从属论”的反拨,形成了“去政治化”的思想认识倾向,围绕着对艺术特征、美学的规律的肯定,强调以生活至高论代替政治至上论,以广义政治论取代狭义政治论,从坚持他律论到坚持自律论,试图完成文学“去政治化”的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 I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09      De-politic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Its Narrative Devices in Early Post-Cultural Revolution Era   XUE Wen (College of Printing and Ar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Key words: the Post-Cultural Revolution Era; de-politicization; artistic features; narrative device   Abstract: In the early Post-Cultural Revolution Era the circle of literary theories, through the disputes 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and the nullification of “instrumentalism of literature” and “subordination of literature”, developed a tendency of “de-politicization”. Center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artistic features and the rules of aesthetics, the circle emphasizes the substitution of “life paramount” for “politics paramount”, the replacement of politics in the narrow sense with politics in the broad sense, as well as the shift of other-discipline to self-discipline, in an attempt to realize the de-politicize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文论界将60年来的文学与政治论争概括为三个阶段:政治化阶段(1940年代到1970年代末)、去政治化阶段(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再政治化阶段(1990年代以来),尽管相关研究成果斐然,但如何深入到各个阶段中去寻找内在的发展脉络与肌理,却不够充分。本文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即通常所说的“新时期初”有关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去政治化”的过程及叙述策略,为建构新的文学政治学提供一定的思想启示。      从“拨乱”到“反正”:肯定艺术特征      新时期初在认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时,首先经历了批判“四人帮”的“拨乱”而未“反正”的过程,紧接着出现的“为文艺正名”才是真正的“反正”,初步确认了文学的艺术特征,奠定了“去政治化”的第一块基石,为摆脱文学对于政治的依附提供了最初的理论说明。   有关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文革”前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文艺必须服从政治,这是不可怀疑的历史规律与正确结论。许怀中在1962年以“最辩证、最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为标题论述毛泽东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前的二十三年间,由于进步的、革命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的努力,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到了毛主席《讲话》发表,这个问题就得到了真正的彻底的解决。”[1]许怀中虽然也主张“不能以艺术挤掉政治,也不能以政治代替艺术”,要反对“艺术即政治”、“政治即艺术”,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附属地位决定了它的基本特性与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里所使用的 “最辩证、最彻底” 词语,宣示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结束,只要按照这样的理论去办就万事大吉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