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

学生姓名 顾晨飞 学 号 012108115 班 级 08信管(1) 指导教师 姓 名 王东波 职 称 讲师 选题名称 我国药学期刊 H 指数影响分析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的 内 容 论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H指数,旨在探讨我国药学类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传统的期刊评价指标(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客观、科学地反映各期刊学术价值及其在学科内所处的地位。 本文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2008,核心版)为依据,对近年来我国药学类各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期刊各项评价指标以及排名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初步剖析了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上升,升高的幅度高于科技期刊发展的平均水平,且期刊的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也逐渐增大,反映了药学期刊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影响力的增强,但与国际同类期刊相比,我国药学类期刊发展水平仍参差不齐,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种药学期刊的指标进行H指数影响分析,通过H指数影响分析法,构建一种新的医学期刊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计算出20种药学期刊的综合评价值。选择20本药学期刊获取H指数及相关引用数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1)我国药学期刊H指数 (2)期刊H指数与期刊被引频次的对比分析 (3)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 (4)期刊H指数与他引率的对比分析 (5)期刊H指数与扩散因子的对比分析 (6)通过H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一种新型评价模型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的 意 义 论文研究意义: 目前,诸多学者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社会、哲学、历史、教育、艺术、心理等人文学科的期刊的H指数影响分析进行了研究,然而对医药卫生类期刊的H指数影响的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对医药卫生类期刊中的药学期刊进行H指数的影响分析。具体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 (1)探讨目前国内外常用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通过计算药学期刊的H指数,揭示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H指数在药学期刊评价中的切实可行性及意义。 (3)研究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 (4)H指数作为一种新型期刊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它与经典的期刊评价指标,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在药学期刊评价等方面,来探讨H指数的长处和不足,以期更加合理地评价药学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5)深入剖析H指数在医药卫生类期刊评价方面的正确运用并为扩大其使用领域提供参考。 文 献 综 述 中国药学类科技期刊有60余种[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了30余种。2004—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中国医学学报》归入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2006—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未收录《中国医学报》。2004年版收录了1576种源期刊,较2003年版增加了42种,其中药学类34种增加了《药物生物技术》、《山西医药杂志》、《西南国务医药》和《中国基层医药》4种期刊,未收录《中国医药学报》。2005年版收录1608种源期刊,较2004年版增加了32种,其中药学类35种,增加了《药学时间杂志》1种期刊。2006年版收录1652种源期刊,较2005版增加了44种,其中医学类33种,2006年版和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西南国防医药》归入基础医学、医学综合类期刊,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未收录《中国药事》。2007年版收录1723种源期刊,较2006年版增加71种,其中药学类36种,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归入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增加了《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业》和《中南药业》4种期刊[2]。 期刊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业的的结果,其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期刊评价体系多为基于引文分析法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在利用该体系进行评价时,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期刊的学术质量,但因受学科发展、学科研究人员数量及学科基金资助等诸多影响,与实际情况可 文 献 综 述 能存在一些偏差[3]。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是其弊端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4]。如: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但往往会在同行看来,另一种影响因子稍低的期刊却又较好声誉,因此单纯利用这种评价指标显得过于单薄,在这种情况下,同行专家的评议具有不容忽视的纠偏作用,于是便引入了一个新指标—H指数。 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2005年加利福利尼亚大学圣地亚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