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回顾东部铁路新自强隧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案例回顾东部铁路新自强隧道

地工技術 No.151/2017.3 109 工程案例回顧 東部鐵路新自強隧道 * ** ** 黃鳳岡 李怡德 蔡昆奇 新自強隧道屬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之一 新自強隧道全長約2,667m ,為雙軌斷面 部分,位於花蓮縣舞鶴台地下方 ( 圖一) ,該 設計,內空斷面最大淨寬為 11.3m ,頂拱至 區域原屬紅葉溪與秀姑巒溪交會處之泛濫沖 軌頂高為6.75m(圖二) 。 積平原,密布著埤湖與河道,紅葉溪沖積扇 新自強隧道之高程為北高南低,中段岩 堆積於中央山脈側,後因中央山脈抬升及河 覆最高約 95m ,於南側淺覆蓋處僅約10m 。 川侵蝕,而形成現今之舞鶴台地地形。 該隧道通過東部縱谷地質區,經過之地層由 老至新包括玉里層片岩、崙山層板岩、沉泥 層及舞鶴礫岩,其中沉泥層約占隧道全長之 11% (圖三) 。 圖一 新自強隧道平面位置圖 圖二 隧道標準斷面 圖三 新自強隧道地質剖面圖 *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東部工程處 **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10 工程案例回顧:東部鐵路新自強隧道 新自強隧道 99年 1月 16 日開工後,於99 年 6 月完成南洞口處理,並進行隧道開挖作 業。在一般地質區段,隧道開挖進度順利, 曾有一個月開挖100m之紀錄,惟於 100年 4 月進入沉泥層後,已開挖完成之隧道變形增 大,而隧道開挖面亦因流泥湧入發生抽坍情 事; 100年 6 月,新自強隧道發生高達 150公 分之擠壓變形(圖四) ,使已完成之隧道完全損 壞,另於 100年 7月因抽坍導致隧道上方地表 沉陷,雖經修挖仍再度擠壓變形,開挖嚴重 受阻。 舊自強隧道於民國 68年施工時曾遇到相 同地層,發生類似擠壓狀況,並採用灌漿改良 工法突破,惟該隧道 (單軌) 斷面僅36平方公 尺,而新自強隧道(雙軌) 斷面積達 120平方公 尺,為舊隧道之3.3倍,困難度倍增。 新自強隧道於遭遇沉泥段後,即嘗試以臨 時仰拱、擴挖式加勁支保腳、支保腳加勁岩 栓、先撐管冪灌注聚氨酯樹脂、土心加勁低壓 灌漿、補強岩栓、水泥漿系管冪灌漿(地盤改 良)等輔助工法進行補強,惟成果有限,仍無 法有效控制抽坍、擠壓變形、噴凝土受壓破裂 等狀況(圖四) 。 探究其中原因在於,新自強隧道之上半斷 面開挖寬達 12.5m ,高約6m ,開挖支撐作業 之輪進時間較長。加以沉泥層為單壓強度低, 遇水弱化明顯之高敏感性細顆粒黏性土壤,其 受開挖擾動影響所生裂紋形成地下水流路,致 使地下水侵入而弱化周圍沉泥層,甚至變成泥 漿流失,此導致隧道產生頂拱抽坍、鏡面擠 出、支保腳沉陷等異狀(圖五) 。 圖四 沉泥層隧道頂拱大量變形 此外,弱化後之沉泥亦使得隧道周圍之鬆 動區域擴大,致使支撐承受過大應力,進而導 致開挖面附近產生異常變形,並伴隨發生噴凝 土開裂與鋼支保挫屈等狀況。為克服沉泥段之 困難地質,工作團隊經過縝密的分析檢討,乃 嘗試新的施工方法,概述如后。 1. 中導坑工法 上半斷面開挖面積大 新自強隧道以較小開挖斷面之中導坑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