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五千新生报到两万家长陪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大五千新生报到两万家长陪同

浙大五千新生报到两万家长陪同 新生报到处门外坐满了家长。 校园里到处是家长的身影   “亲友团”来了!这两天,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率先迎来了学生开学报到的高潮。5500多名新生报到,却有约2万名家长陪同。为此,学校调集了大量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提供了数千个床位,通宵开放餐厅、剧场,宿管中心通宵值班,同时联系校外的宾馆在校园内设点登记,校园里进进出出的接送大巴,坐满了家长……   庞大的陪送队伍,让高校接待能力面临巨大的考验。   “30元一晚的房间还有么?”“哪里还有住宿的地方?”这几天,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丹阳生活服务中心内一片繁忙。   前来询问是否有空房间的家长络绎不绝。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出现大批“亲友团”,但今年更是盛况空前。浙江大学今年入学的新生是5500多人,但随行的“亲友团”却有近2万人。丹阳生活服务中心门口贴起了告示:学校接待能力实在有限,请家长见谅。   据中心工作人员昨天对记者说,该中心已经连续两天通宵接待新生家长1000多人次,订房情况空前火爆。昨天早上9点50分左右,就只剩余少量30元/天的4人间。“估计不到中午就会全部订完。”工作人员预计。   该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安莉说,原先学校依据不同层次的家长需求,安排了不同的宿舍,经济困难的家长可与同性子女在寝室挤住,另有30元/天的四人间、40元/天的空调四人间、130元/天的标准间可供住宿。尽管这样,大批新生家长仍然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为了解决问题,学校已经将未报到的研究生宿舍中的1500个床位提供出来。餐厅、剧场及场内空调均通宵开放。学校还联系了多家校外宾馆。   在该校区设登记点的一些校外宾馆因此而生意兴隆:“我们特地包了辆大客车来接送家长,大概住了200人,快住满了……”   人数众多的“亲友团”的到来,考验的不仅是高校的住宿,连食堂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位于浙大紫金港的“亚洲最大的学生食堂”这两天就过得不轻松。“都烧了100锅饭了,居然还不够,平时只要70来锅就行了。”食堂休闲区的负责人老王指着一个能供应50人饭量的超级大锅感叹。   据粗略统计,昨天,光休闲区一处的午餐用餐人次已超过6000人次,比往常高出40%,食堂购置的蔬菜量多了250公斤,午餐的结束时间由原来的1点延长到1点半。老王预计全天的营业额将近万元,高出预期近2万元。虽然营业额可观,但巨大的人流让工作人员有些吃不消。   那么以本地生源为主的省内院校情况如何呢?   记者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了解到,由于该院今年3000多名新生中大部分都是本地学生,“亲友团”一般都能当天来回,但独立学院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优越,因而各种各样的私家接送车在开学时总让校园“车满为患”。该校老师表示,今年预计会有1000多辆私家接送车出现在报到当天,“能停车的地方都提供给学生家长停车。”但老师同时也表示,其实学校不主张家长们大张旗鼓地送孩子上大学、替孩子办理入学手续。   要在新生中寻找独自上学的,一年比一年难。浙江大学在今年学生报到的时候,特意在报到入口设了“卡”,让家长在场外休息,学生必须自己进场完成报到手续,这才挡住了热情的“亲友团”。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送孩子去大学报到不亚于一次家庭盛典。   来自哈尔滨的刘先生及其妻子是专程送儿子来浙大报到的,“学校安排很周到,本来家长要到市区去找住宿,现在学校就能解决,不错!”当问到为何两夫妻都要千里迢迢“送子报到”时,刘先生说:“这毕竟是我们家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啊。”   “上大学第一次报到还是要送的,行李多,我们女儿有两个大箱子,要用4年呢!”来自南京的张先生说。   记者发现,即便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也咬咬牙,借了路费一路陪着孩子到大学。   新生小李来自农村,是安徽宿州某县的理科状元。报到那天,她在爷爷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孩子的路费、学费,都是借的,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不容易。”爷爷说,“我们村就出了她一个,我们光荣、我们为她高兴啊!”   有人戏称,如今没有“亲友团”相随的,或许只有家力实在不济的学生了。    观点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亲友团’如影随形,校园好不热闹,可到了大学生毕业典礼,我们的家长,又有多少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一名未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说,“我们的家长,是否过于关注孩子‘进’大学,而忽视孩子‘出’大学了?”   这名教师表示,在外国的高校,“亲友团”现象正好与中国高校相反,“每当高校举行毕业典礼时,整条街都会张灯结彩,毕业典礼上家长座无虚席,学生们以家长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为荣,商家都趁着这个时刻迎来他们的旺季。”   “而在中国,‘考上大学’的意义远大于‘大学毕业’,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考大学便成为孩子、家长为之奋斗的一个重大目标,‘亲友团’陪同孩子报到,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过分关爱孩子,更因为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