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器学习视角人工智能研究回顾及对图书情报学影响
机器学习视角人工智能研究回顾及对图书情报学影响
摘 要: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异常火热的话题,其对世界的影响和改变已经随处可见,这其中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阐述了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中所处的地位,对机器学习中重要和常见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其中包括近年最为重要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潮对于图书情报来说是一个极佳的发展契机,文章也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机器学习对图书情报学科产生的影响,展望了两者充分结合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并以古文信息处理为例进一步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古文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TP18;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118
Abstrac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lately and it has been changing the way of our life. Machine learning is pl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all these effects.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AI along with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and most of their models and methods. It is truly a great chance for LIS to catch up with such a wave of AI. The promising future of LIS topics with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s widely analyzed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discussed as an example at last.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science of library; science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Ancient Chinese
1 引言
近年?恚?深度学习获得了革命式的发展,在图像视频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诸多研究问题中均取得了突破和成功[1]。这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到不易察觉的语音助手(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等),大到万众瞩目的AlphaGo,人工智能这一专业性极强的研究课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时髦话题,整个社会都在热切展望这次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以机器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图书情报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文献、信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这使得传统的以个案、抽样为主的研究方法越来越难于获得可靠的结论,而机器学习方法凭借其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先天优势以及不断提高的性能和效果,可以在图书情报学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目标就是制造出智能体(Intelligent Entities或Intelligent Agents),智能体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能够使其目标的成功率最大的行动[2]。
2.1 诞生前的发展
人类对于制造出智能机器人的想法早已有之,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却十分年轻,最早的相关研究始于1943年,如McCulloch和Pitts[3]对于神经元网络的逻辑计算能力的研究,被公认为现代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经典研究。这一时期人工智能研究的桂冠属于阿兰?图灵,其发表的《计算机器与智能》[4]一文堪称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图灵测试”。图灵测试为人工智能带来的突破在于,研究者可以暂时不再深究人类的智能是什么,直接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探索智能的机器,看哪些机器表现得像是具备智能。这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波浪潮,通过图灵测试成为人工智能研究者的目标。其后也有大量研究提出对其的批判或改进,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塞尔的“中文屋”假设[5],但是图灵测试的影响力至今仍未衰减。
2.2 早期发展的乐观
一般认为,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的人工智能的诞生,这是“人工智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