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验 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工程实验 课件

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混凝沉淀原理的理解;2、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方法;3、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二、实验原理(一)化学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体中无机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 通常,废水中胶体颗粒的粒径在1nm至0.1μm之间。(二)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机理 2、吸附电中和机理 3、吸附架桥机理 4、沉淀物网捕机理(三)常用混凝剂:铝系和铁系二大系列。三、实验装置和设备1、实验装置 (1)六联搅拌器 (2)精密酸度计 (3)COD测定装置2、实验水样 生活污水3、实验试剂 (1)10%聚合氯化铝; (2)10%聚合硫酸铁; (3)10%聚合铝铁。四、实验步骤(一)混凝剂最佳投药量的确定 1、测定原水水质(COD、pH、色度、温度等),记入表1-2。 2、依次用量筒取400mL水样,倒入烧杯中,将烧杯置搅拌机平台上,进行预搅拌0.5min。 3、用移液管分别称取混凝剂0.5、1、1.5、2、2.5、3mL,依次加入水样烧杯中。 4、搅拌:快速300转/分2min;慢速60转/分10min。搅拌过程中,观察矾花形成的过程,记录矾花形成的时间。搅拌结束后,搅拌轴自动提机、停机。5、静置沉降30分钟。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大小、密实和沉降过程。6、取各烧杯水样上清液进行测定pH、色度和COD值(标准重铬酸钾法),记录数据(表4-2)。7、绘制COD去除率-投药量的关系曲线,初步确定药量的范围。8、由8的结果,进一步设定投药量,重复步骤3-8,从而确定最佳投药量mg/L。注:最佳投药量是指使胶体体系脱稳所需的投药量,即设备处理效果(COD、色度等)最好时的投药量。最佳投药量一般是指设备出水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等)时的最小投药量。 表1-2 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二)混凝剂的筛选 对于混凝剂的选择,首先根据废水的水质,对出水水质的要求及有关的实验资料,初步确定几种混凝剂,按实验步骤(一)进行实验,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据此进行经济对比,从中选择既经济处理效果又好的混凝剂。五、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1、不同混凝剂对COD去除率的影响;2、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3、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4、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5、混凝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六、思考题1、分析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2、当投药量超过最佳投药量后,混凝效果反而降低,分析其原因。3、COD测定时加入硫酸汞的原因。七、参考文献1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许保玖,安鼎年.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实验二 离子交换实验实验三 离子交换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子交换容量的分析与计算; 2、了解交换带的移动过程; 3、掌握穿透曲线和再生曲线的绘制技术。实验三 离子交换实验二、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反应是在两相中进行的,它服从当量定律和质量作用定律,并且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法就是基于等当量交换和可逆反应进行交换和再生。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过程中的反应为: 阴、阳离子在再生过程中的反应为: 实验三 离子交换实验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装置 Ⅰ—废水池;Ⅱ—去离子水池;Ⅲ—再生剂池;Ⅳ—离子交换柱;Ⅴ—收集筒。 实验三 离子交换实验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用水 人工配制含铬废水。 3、实验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717#) 4、分析方法 Cr6+的浓度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四、实验步骤 (一)离子交换实验 (1)把预处理好的一定重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717#)转入交换柱,脂层高度为0.15~0.2米,计算离子树脂的体积; (2)把含铬废水注入废水池,测定含铬废水中Cr6+的浓度; (3)打开进水阀,用转子流量计控制废水流量,使废水以20~60升/升树脂时的流速通过树脂层,用量筒计算出水体积。每收集0.05升出水,取样测定六价铬的浓度。当交换带前沿就近出水口时,可改为每收集0.01升或更少的出水体积,测定一次六价铬浓度。注意交换带的移动;四、实验步骤 (一)离子交换实验 (4)绘制穿透曲线(Cr6+的泄漏量—出水体积)并计算当六价铬的泄漏量为0.5毫克/升时的工作交换容量; (5)改变废水的滤速,重复上述步骤; (6)根据所得的数据,绘制当六价铬的泄漏量为0.5mg/L时的滤速-出水体积的关系曲线。四、实验步骤(二)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实验 (1)用去离子水反冲树脂层,将树脂层中残留的含铬废水顶回废水池,直至出水无色为止; (2)正向接通去离子水,调节出水阀使滤速为1~2升/升树脂·时,拆除去离子水线,使交换柱内液面降至树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