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建设论文: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指导性文件.docVIP

(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建设论文: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指导性文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 建筑工程建设论文: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指导性文件 摘要:《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简称《设计标准》),是一份对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确定建设技术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工程文件。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工程建设 虽然《设计标准》已发布多时,但在对文件的如何认识及如何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等方面,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我认为并没有被更多的应用者所完整理解和接受,曾经有许多的技术推广单位作了不少贯标的活动,但大多是仅停留在构成智能建筑要素的纯系统或单项技术(初级状态)进行展开的。 《设计标准》的主题思想是:智能建筑整体构成、系统工程定位、综合系统功能、各子系统配置组合。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而言,设计者都是一个针对性的工程设计行为,是设计者实现该建筑整体功能的技术创作,《设计标准》提供了依据,但不是可搬用的蓝本,因此有必要对如何理解、如何应用做说明。 关于《设计标准》修订工作 (1)修订工作目的及意义 ◆《设计标准》自2000年7月颁布施行至今,已作为我国建筑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中普遍首选的技术标准文件。 ◆该《设计标准》被全国广大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及建造业的广泛应用(该文件的发行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工程标准文件),对克服工程建设的盲目性,提高系统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技术标准》为我国规范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提高智能建筑的设计文件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适应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对该类适时性的技术标准,在总结了应用的基础上,阶段性地进行内容更新和补充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2)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件各系统技术发展的适时更新;该文件有关对技术标准界线划分更科学、合理;该文件的应用更具有广泛指导性。 (3)目前工作状态作为《设计标准》的主编单位,我们认识到对该文件修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已作为专项课题向“国家建设部”及“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关部门提出审报,并在得到建设部相关领导同意进行修订工作的口头意见后开始进入了工作状态,本课题是以温伯银总工程师为首,赵济安等原编写成员继续构成的工作班子。 参考文献: [1] 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2]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项海帆.高等桥梁结构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4]杨卓.佛山大桥总体设计[J].东北公路, 2001, 24(3): 55-57. [5]贺拴海.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6]徐岳,王亚君,万振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7] LeonhardtF.Prestressed Concrete Design andConstruction[M]. English translation,W ilhelm Ernst andSons Berlin, 1961. [8]王振阳,赵煜,徐兴.高墩大跨径桥梁稳定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3(4): 38-40. [9]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修订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10] Kassimali A, Abbasnia R.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Elastic Space Frames[ J].Journal Engineering, 1981,117(7): 2 069-2 087. [11]肖汝诚.桥梁结构分析及程序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12] Lin T Y, Burns N H.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Structure[M]. Third Edition, John W iley Sons, NewYork, 1981. [13] Charles C, Shahram P,CaoG Z.Optimized Design ofTwo-dimensional Structures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J].J StructuralEngineering, 1998, 124(5): 551-559. [14]范立础.桥梁工程(上册)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