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低碳经济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路径》.docVIP

(毕业设计论文)《低碳经济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碳化国际产业转移论文:低碳经济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路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低碳化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由之路。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做到国际产业承接增量低碳化;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引导和调控,推进国内高碳产业外资存量的低碳化改造利用;还要通过国际产业承接引进更多的先进低碳高新技术,推动国内产业低碳化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产业转移;现实路径;低碳化   国际产业承接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增加了中国所承受转移排放的压力。由于高碳产业在我国国际产业承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越多,所面临的转移排放压力就越大,低碳减排的任务就越艰巨。在低碳经济约束下,要做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的协调推进,国际产业承接就应走低碳化转型之路。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及其新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共同的目标取向。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对中国国际产业承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近年来,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大了改造传统高碳产业的力度,增加了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欧盟利用其清洁能源方面的比较优势,一直充当着全球减排急先锋角色,制定了多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产业政策与法律制度。2007年欧盟委员会就通过了旨在促进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美国在《清洁空气法》和《能源政策法》的基础上,于2004年启动了清洁煤发电计划,并以政府投资的方式支持能源企业研发和应用碳捕获与存储技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参众两院于2009年2月通过的刺激美国经济7890亿美元的预算中,大约有500亿美元用来提高能效和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日本也提出了“福田蓝图”,对发展新能源、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等进行了规划。 发达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着力点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时期,其产业升级将为中国国际产业承接带来新的战略机遇。首先,低碳经济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部分高碳产业向外转移。由于各国对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不同,在发达国家失去比较优势的某些高碳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还有适度发展的空间。对来自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转移,我们不应完全排斥,[1]而应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限度地审慎承接。其次,在发达国家减少某些高碳产品供给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高碳产品的需求惯性会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也需要其他国家增加该类产品的供给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为中国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再次,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研发和生产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减少其对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需求,这将有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长期稳定,为严重依赖国际石油供给的中国工业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能源安全环境。最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也为中国承接更多、更优的国际低碳技术转移提供了可能。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重化工等高碳产业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重点产业。从2003年到2005年,外商在石油化工、炼焦以及核燃料领域内的投资总额和所占比重双双增长。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行业的投资,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2]从2006年到2007年,外商在钢铁、纺织、石化、造纸行业的投资有所减少,但在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领域的投资则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3]虽然外资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内资企业,但由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中国所面临的转移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据测算,在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中,大约有20% ~30%来自转移排放。[1]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在国际产业承接过程中应处理好两对关系。 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应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国际产业承接与低碳减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国际产业承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转移排放的总量就越大,低碳减排的任务就更艰巨。国际产业承接通过生产要素利用规模的扩大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不过,国际产业承接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般说来,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更倾向于将自己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转移出去。因此,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往往也是污染转移和碳排放转移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有35%属于污染性产业。80年代以后,美日等国家的化工、电镀、冶金、制革、漂染等重污染产业相继落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4]另一方面,低碳减排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力越大,中国所承接的国际高碳产业转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