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word学案【精品教案】.docVIP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word学案【精品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word学案【精品教案】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课程标准(国家)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学习要求(江苏)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简述柏拉图生平和《理想国》。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其对真理的追求。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知识结构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生平 (1)青年时代。 ①孔子公元前551年生于 一个没落贵族家庭。②孔子起初学习“ ”,15岁时立志学习 ,在礼乐崩坏的情况下,他以传承 为己任。 (2)献身文教 ①30岁时孔子已经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开始收徒授课,首创 。 ②60岁时,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 (3)从政生涯 ①年轻时做过 的委吏和乘田。②35岁时离开鲁国来到齐国,得到齐景公的赏识。③返回鲁国时,鲁国内乱不已,季氏掌权后,任命孔子为官,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在大司寇任上,出席 之会,挫败了齐国的阴谋,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孔子名望大增。季孙氏让他出任鲁国的 ,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后来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4)周游列国 55岁到68岁这14年,孔子过着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他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2.创立儒家学派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经做过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因此,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 ”和 。 (2)孔子的思想 ①克己复礼 A.孔子所说的“礼”就是 。他认为,要改变春秋时期 的政治局面,就要恢复周礼的政治权威,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他以“礼”来规范 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周礼的主要内容首先是 ,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次是 ,就是对亲人的爱。尊尊表明的是 的原则,亲亲表明的是 原则,这样孔子就把君主制与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B.孔子沉醉于西周的礼乐文明中,对春秋晚期的“ ”十分不满,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多持反对态度,他明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 ;他提出“ ”的思想,就是要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 、 。 C.孔子意识到道德自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出了“仁”德的思想并把它们与礼结合起来。 ②仁者爱人 A.“ ”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首先是“ ”,它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孔子主张以 和 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说“苛政猛于虎”。其次是行“ ”之道。所谓“恕”就是“ ”,所谓“忠”就是“ ”,也就是说,人在社会中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恕道,是从消极方面来说的,人要有所不为,忠道,是从积极方面说的,人要尽己为人。“忠恕”之道,是建立在 的同情心基础上的。 B.孔子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认为,如果只有礼而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而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 的界线。这两极都是孔子不希望出现的,他希望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③中庸之道 A.为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孔予提出了 思想,他认为 即中庸。达到恰当的方法,是“ ”。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叫做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 B.孔子认为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 ④有教无类 A.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他主张“ ”,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B.孔子教学的内容包括《 》《 》《 》《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们“成人”,使学生举止合乎 ,言行合乎“ ”“ ”。在君臣关系上,他不提倡 。后来,孔子还教学生“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