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登乡夏玉米栽培现状及应采取栽培技术.docVIP

浅谈古登乡夏玉米栽培现状及应采取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登乡夏玉米栽培现状及应采取栽培技术

浅谈古登乡夏玉米栽培现状及应采取栽培技术   [摘 要] 玉米生产对古登乡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古登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及栽培技术水平差异大是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低产的这一原因,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现状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95-02   古登乡全乡国土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79米,平均气温17℃。全乡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傈僳、汉、白族等12个民族。全乡有14786人,耕地总面积16249亩,人均耕地面积1.07亩,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贫困、宗教、直过、高山峡谷”六位为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乡。   1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088.1万元,较上年增加515.5万元,同比增长 14.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71元,较上年增加451元,同比增长18.63%。粮食总产量完成529.7万公斤,较上年增加95万公斤,同比增长1.82%。人均有粮实现358.24公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76人,外出劳务收入实现746万元。   1.1 夏玉米栽培现状   玉米是古登乡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4000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2%,其中84%是无灌溉条件的“雨养型”玉米,平均单产214.5 公斤。玉米主要以夏玉米为主。2012年、2013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09.8万公斤、 520.2万公斤,仅玉米产量就分别占了92.5%、 92.7%。但是古登乡夏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为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要以科技为头、良种良法为中心,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2 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   2.1 夏玉米之所以单产低而不稳,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讲,当地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接受能力差。传统的栽培、不求进取、科学的依赖性不强,制约夏玉米产量。客观上讲,古登乡位于怒江峡谷中段,山高坡陡箐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很大程度制约了夏玉米的高产。   2.2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良种覆盖率低   夏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一直都比较差,耕作层浅,有机质含量少,耕地坡度在30度以上,不利保水保肥。农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夏玉米高产的障碍。在良种推广应用上,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比年播种面积,相差还很大。   2.3 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有些种植区表现出玉米的旱衰、倒伏、空杆,部分地块出现缺素、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粘虫等加重的趋势,阻碍了夏玉米的正常生长。究其原因,一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不当;二是施肥水平低、施肥量跟不上。   2.4 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低   传统栽培、管理是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耕作、栽培制度质量差;施肥水平低;管理粗放等。   3 古登乡夏玉米栽培应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3.1 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农田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在今后一定把农业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策全力搞好农业科技培训、试验、示范、样板等工作。同时,做好夏玉米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   3.2 推广与之相适应的玉米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3.2.1 播前准备   3.2.1.1 选用优良品种   生产实践证明,因地制宜用良种是发挥玉米增产潜力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良种的选用应选择耐旱、耐涝、抗病、耐寒、耐瘠或抗逆性强的杂交种,比如:罗单3号、罗单9号、扎单201等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应加大推广力度。   3.2.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种子应选用具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和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浸种可用冷水浸24小时,或“两开一凉”的温水浸6-8小时。其次,消毒,未包衣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100倍液伴种(药种比例为1:300)防治地下害虫。   3.2.1.3 深耕改土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因此,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要求必须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有良好土壤结构,渗水、保水性能好。耕层由0.09-0.12米逐步加深到0.21-0.24米可以显著增产。深耕可以采用全面和局部深耕。   3.2.1.4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玉米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有利于出苗、保苗,整地时要求做到土块细碎,土壤蔬松,排灌通畅,清除残渣物。施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