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吉林集安方言中用法
浅谈吉林集安方言中用法
摘 要:集安市隶属吉林省通化市,集安方言是通化方言的一个下属分支。由于山区地理位置的局限,集安方言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与通化方言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本文介绍了“的”在集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其他用法,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的”的变读、代替“子”的“的”、“数量短语+的”和“名词+的”。
关键词:集安方言 的 普通话
一、引论
集安市,原名辑安县,1965年更名为集安县,1988年由县改市,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西南与辽宁省的宽甸、怀仁两县毗邻,北与通化市接壤,总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一百二十六个行政村,有汉、满、朝等九个民族,总人口23万人。其方言在李荣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划归为吉沈片下的通溪???片。
二、“的”的概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学者就“的”的用法、由来等问题进行过一系列详尽的研究,但各家看法不一,分析视角也各不相同。
朱德熙先生把“的”分为三类:“的1”是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副词的后缀);“的2”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用于状态形容词后);“的3”是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助词)。
吕叔湘先生把“联接加语于端语”的“的”分为四类:
a.联接表领属或其他关系的名词或代词于名词。“我的书”“北国的冬天”。
b.联接形容词于名词。如“薄薄的书”“青青的草”。
c.联接动词或动词词组于名词。如“我看的书”。
d.联接加语于动词或形容词。如“慢慢的写”“用心的读”。
前三项端语可省去,就变为:
a.名词或代词+“的”。如“我的”“北国的”。
b.形容词+“的”。如“薄薄的”“青青的”。
c.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如“我看的”。
邵敬敏先生把“的”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助词,用法如下:
1.定语的标志。如“母亲的毛衣”“工作的经验”。
2.附加在实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字短语。如“我的”“他写的”。
3.“的”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法,如“他是昨天进的城”“别生我的气”,邵敬敏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论集》把“他是昨天进的城”中的“的”看成表示过去时的时间助词,但是太田辰夫却认为“的”的这种用法表达的重点不是动作本身,而是放在与动作有关的事情上面,不能认为“的”是表示过去的。关于“别生我的气”,吕叔湘认为这类“的”表示的是某人是动作的对象。
二是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永远黏着、后附、轻声。如“我是非常喜欢春天的。”“他要走的,我也拦不住。”
三、集安方言中的“的”
(一)“的”的变读
我们知道,作为助词的“的”在普通话中读轻声[t#601;],而集安方言中“的”的读音有两种,一种与北京音相同,另一种改读[ti]。例如:
(1)这是我的[ti],不是你的[ti]。
(2)他埋埋汰汰的[ti],没有孩子愿跟他玩。
(3)这本书薄薄的[ti],不够我看的[ti]。
(4)你瞧她长得[ti]多俊呀!
(5)道太滑,你慢慢儿的走[ti]。
(6)他是昨天进的[ti]城。
笔者认为集安方言的[ti]音是有源可溯的。吕叔湘先生认为“底”“地”“的”有上、去、入之别,“的”在普通话中读轻声[t#601;],想来是“底”“地”写成“的”。元代卢以纬在《语助》中谈到“(者)或有俗语‘底’平字意。”,他在“底”下特意标明读平声。可见,作为助词的“底”在元代的俗语中已由上声变为平声。关于“地”的来源虽然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助词“地”也逐渐由去声变为平声或轻声。我们认为,在“底”被“的”取代之前,“底”和“地”都曾发展到轻声阶段,集安方言正是保留了这个阶段的读音,并且就连补语的标志“得”也一律改读为[ti]。从语音学角度来看,集安方言发[t]音时,舌位要比北京音的[t]靠前,舌尖抵住上齿背,发[i]时舌头前伸,舌尖抵住下齿背,[ti]的声韵母同一部位同时发出,二者相拼比之[t]与央元音[#601;]拼合更为简便,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二)代替词“子”尾的“的”
如果名词(一般为专有名词)以“子”结尾或构成含有“子”的短语后再加其他成分时,“子”一律改为“的”[t#601;]。
孩的(子) 小的(子)(指男孩子)
饺的(子 )面儿 包的(子)馅儿
棍的(子) 傻的(子)
肉包的(子) 苞米馇的(子)(玉米磨成的碎粒儿)
洋柿的(子)(学名西红柿) 老鼻的(子)(形容很多)
对撇的(子)(合得来) 八辈的(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办公室室内设计任务书.doc VIP
- UPS性能功能测试规范V.doc VIP
- 西门子111报文详细.xls VIP
- 供电技术第五版同向前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xxxxxx项目室内设计任务书.pdf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400字格子方格作文纸稿纸模板A4纸可直接打印.docx VIP
- 高速铁路概论:电气化铁道供电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