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场所营造规划策略.docVIP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场所营造规划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场所营造规划策略   摘 要:通过对苏州古城区文化空间的调查与问题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整合到规划管理中的观点和具体策略,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可借鉴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空间;场所营造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uzhou, the paper try to integrated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no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deas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It tries to make referenti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 cultural spaces ; plac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7)-02-9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同时其保护与传承依托于物质性文化空间的意义传播功能。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只有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场所精神的组成部分时,其保护和传承才能真正地与当代社会和生活相融合,且具有可持续性。但文化空间的场所性营造并没有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遗产意义的传播功能正在减弱,甚至成为旅游参观的场景性空间[1],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相脱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丧失其“精神土壤”的传承危机。   本文以苏州古城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如何通过规划管理手段,使文化空间成为融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到规划管理中,力图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考框架和问题解决途径。   1 从文化空间到文化场所:概念辨析与策略思考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   从国际公约、我国法律及地方条例的相关定义中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和内容构成具有共识性,即指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文化空间或场所”具体所指,相关文件在内容上并没有明确界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中,文化空间的英文为Cultural Spaces,而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场所”(Places)与这一概念之相对应。   那么,“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表达方式,抑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方式?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s)与文化场所(Cultural Places)的关系是什么?   1.2 文化空间概念辨析   1.2.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形式的文化空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发展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空间”有不同的解释:其一,文化空间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以认为是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其二,文化空间是指某个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或某种特定的文化事件所选的时间。文化空间是人类学的概念,是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有规律性进行的地方或一系列地方;其三,文化空间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集中举行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2]   结合已经登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空间(如多米尼加维拉.麦拉康果斯圣灵手足情文化空间①)的特点,文化空间是依托于特定传统文化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与传统文化共生的,并集中表达(保护与传承)文化活动的场所,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文化性。   可以看到,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空间场所不可分离的时候,物质空间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延伸,进而文化空间是与传统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时间连续性的活动承载空间。   需要关注的是,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文化空间的英文为Cultural Spaces,而不是Cultural Places,由此可见文化空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和表达形式,而不?H仅是一个物质空间场所。   1.2.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