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剧锣鼓在戏曲音乐中表现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淮剧锣鼓在戏曲音乐中表现力

浅谈淮剧锣鼓在戏曲音乐中表现力   摘 要:淮剧打击的主要成员,不外乎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四件乐器。然而在近一百年前的清末年初,铙钹却并不为戏剧界所重视,大约在民国十年,名武生俞振庭经过考察,发现“武三场”没有梆子戏的打击乐营造的气氛热烈、宏大、有气势,究其,就在于少了铙钹。   关键词:淮剧;锣鼓;戏曲音乐   中图分类号:J8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21-02   淮剧打击的主要成员,不外乎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四件乐器。然而在近一百年前的清末年初,铙钹却并不为戏剧界所重视,大约在民国十年,名武生俞振庭经过考察,发现“武三场”没有梆子戏的打击乐营造的气氛热烈、宏大、有气势,究其,就在于少了铙钹。从此铙钹受到淮剧界的青睐,乐队中派专人负责,并在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也使它的艺术品位跃上了一个高级台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   一、铙钹拓宽了淮剧打击乐的表现力   从早期留下的资料唱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没有铙钹的淮剧打击乐是何等滋味。而自铙钹正式担纲乐队后,则使淮剧打击乐的配制趋于合理和完整。下面从几个侧面解剖:   (一)乐音分析。大锣的锣音主要有两种:“空”与“匡”;小锣同大锣,锣音中也有两种:“令”与“台”。而铙钹本身的乐音就有三种:“才”、“七”、“扑”,其他变化不在其内。   淮剧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大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小到穿针引线的生活细节,要表达这么多的内容,单靠大锣和小锣的两下子显然难以胜任。铙钹介入后,情况就根本改观了。音乐就是这么神奇!我们的祖先凭借“宫、商、角、徵、羽”五音,谱写出那么多传世的曲目。荟集欧洲的伟大音乐家们所留下的不朽名作,说到主要音符也就7个而已。同此一理,淮剧打击乐在强调了铙钹的同时,如虎添翼般地创造了无数个精彩妙绝的“锣鼓经”乐章。   (二)音量比较。虽说大锣、小锣和铙钹都归属铜响器一类,但三者的声音大小却殊别迥异。大锣声音最大,传得最远,标准大锣的音波有“十三个浪头”之说,铙钹声音清脆明亮,激越高亢,有一种冲击波,令人震撼;小锣的音量最小,然使用最为频繁。   (三)节奏性的变化。淮剧的规律:大锣管重拍,小锣在弱拍,形成一张一驰之势。铙钹单奏侧重后半拍,宛如斯特劳斯舞曲,强调了后半拍,节奏一下子就变得充满活力,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值得一提,铙钹的余音相对较长,故在时空上为打击乐所必需的张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组合成完整的音乐形象。淮剧打击乐最初是为配合演员的表演而设置的。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经过无数前辈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淮剧打击乐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遂形成一整套的艺术体系。最显著的结晶是一系列“锣鼓经”的诞生,它是淮剧诸多程式的一种供给后人学习鉴赏。   从“锣鼓经”某些叫法上,我们还能找出它起始的原因,如“起霸”、“马腿”、“扑灯蛾”、“撞金钟”、“水底鱼”等。由于这些经典的锣鼓不仅具有生动的内容,同时还蕴含很强的外延,因此被后人广泛运用。毫不夸张地说,淮剧的锣鼓经是由特殊的音符和鲜明的节奏所组成的音乐形象,它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艺术地再现在舞台上。   二、铙钹的艺术美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铙钹从单一的铜响器上升到音乐形象,其艺术美不乏可陈。淮剧表演艺术有一共同的特质,就是讲究“味儿”和“劲头”。现场演出的铙钹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当然也离不开这两条原则。   所谓“味儿”就是乐器本身发出的“正声”,而凡是“正声”必然是悦耳动听,符合乐音规律的。说起来似乎简单,做到却非易事。尤其是像铙钹这种纯金属乐器,相互击打出噪声倒是习以为常的。若要下下有“味儿”得花上多年的扎实基本功训练才能得心应手。回顾前辈艺术家,哪一位“好铙钹”不是在舞台上磨练了几十年?   所谓“劲头”就是指乐器随舞台上的需要所达到的强弱变化,乐音长短。这点实际是在“味正”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没味儿何谈劲头?劲头好还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副好身体。因为打铙钹是非常劳累的工作,往往一出重头戏干下来,三九寒天衣服都会汗湿,没有坚强的体魄事到临头只能是心有余力而不足。二是具有良好的节奏感。淮剧的节奏可以用既稳又活来概括,稳是指总体感觉不能摇摇晃晃,活是指具体的音符时值不能机械地去丈量,包含着无穷变数。前面已说到,铙钹在节奏上主管后半拍,尤其像“快冲头”这样的高速度打好后半拍确实是颇见功力的。三是对戏要熟,并能准确把握演员的心理和身段。假如一位铙钹手每下都如演员心里所想,又在身段上配合得如影随形,演中和观众能不为其喝彩吗?   上面我们谈了“味儿”和“劲头”两大要素。前人曾这样评述淮剧打击乐:板鼓要准,大锣要冲,铙钹要紧,小锣在稳。虽有一定道理,却未尽然。我认为关于铙钹还有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