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PDFVIP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1 ——基于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王鹤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 摘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凯恩斯框架下选用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作为衡量我国技术进步的变量,运用我国 1953-2007 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能源消费量、 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每提高 1%,能源消费增长 0.29%,工业化程度每提高 1%,能源消费增长 3.45% 。通过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了能源消费的 短期动态变化受到长期均衡约束的作用明显,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劳动生产率;工业化;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995 (2009 )06-0035-04 1 引言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经济全球 化的今天,能源紧缺和随之而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建国以来,特 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忽 视了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现今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的出现。 关于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很多学者已做出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 构变化。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业化的进程上。建国以来,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赶超战略,重工业受到国家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因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 于重工业本身高能耗的性质以及能源成本的低廉,使得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形成粗放式的经 济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轻重并行”的发展战略,在 1979-1997 年间,轻工 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采取了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和发送配套信贷拉动投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998 年 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向重化工业倾斜的趋势,其主要动力既包括工业本身发展的需 要,更包括城市化、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的需要。因此,此后我国工业格局呈现出较明显的 重化工业比重增大的特点。总体来说,我国自建国以来,高耗能的重工业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表现为工业行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和工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增大,同时带 动了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除了 1958-1960 年前后出现异常值外(自然灾害使得人口大量减 少,农业产值剧降),建国以来我国工业行业产值基本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 进程的推进,2000 年后工业产值占 GDP 更是超过 50%,说明工业逐渐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 地位。 2 相关研究及不足 对于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能源消费的研究,王守春和董秀成运用协整理论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 1953-2006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 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杨洋等利用我 国 1978-2006 年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能源价格、技术进步对 能源强度的不同影响程度。陈军等(2008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作者简介:王鹤(1988-),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06 级本科生。 法,对 1979 -2006 年间中国的 FDI 、人力资本和R D 投入等技术进步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 响进行了研究,表明增加科技投入、加速人力资本形成和促进FDI 吸收和利用,对中国能源 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效应。冯泰文等将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能源价格、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地降低能 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 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 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 调节效应显著。吴巧生等分析了我国 1978-2002 年的工业化水平和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研 究发现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能源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