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2018八下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ppt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6.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总提下文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过渡,引起下文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人的作用 岩石生存的原因 岩石生存的结果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11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15—17段 第18—21段 概括 具体 结果 原因 原因 结果 总 分 小 结 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及上亿年的时间的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失的活动。 品味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课堂小结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由此你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8 时间的脚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岩 石 恐龙化石 三叶虫化石 长毛象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走近作者 背景资料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腐 蚀 浑 浊 山 麓 刨 刮 海枯石烂 楔形文字 粗 糙 字词积累 shí zhuó lù kū xiē cāo bào 整体感知 1.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共几段? 共 31段 9段(1、5、7、11、13、18、22、24、27) 2.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分别是哪些? 3.以上所说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8)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4)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5—29)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1.5.2科学记数法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1.5.3近似数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1.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1.2单项式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1.3多项式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2.1合并同类项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2.2去括号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2.2.3整式的加减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3.1.1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
- 【人教版】2018年秋季七上数学3.1.2等式的性质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八下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教学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